【历史故事】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关于大禹的姓氏 , 史书记载得非常清楚 , 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 , 南面朝天下 , 国号曰夏后 , 姓姒(sì)氏 。 ”
姒姓 , 与姬、姜、嬴、妘、妫、姞、姚一起被称为上古八大姓 , 其中姒姓至今犹存 , 但总数在2000人左右 。
与西方姓氏不同 , 中国每一个姓氏的背后 , 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 与其所在的族群、部落密切相关 。 那么 , 姒姓背后有何历史?对于大禹为何姓姒 , 一些史书上记载说“尧赐鲧姓姒” , 还有一些史书说鲧之妻吃了薏苡感而身孕 , 随后生下了禹 , 于是就取姒姓(姒是苡的同音字) 。 然而 , 甲骨文却改写认知 , 姒姓可能揭示了大禹部落的经济活动 。
【历史故事】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文章图片
所谓姓氏 ,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 因此“姓”世代相传 , 一般不会改变 , 主要用来避免近亲结婚的问题 , 即“同姓不婚” , 但“氏”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 。
在上古时 , “姓”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 而这种名称又与图腾崇拜、部落经济生活特征等密切相关 。
因此 , 姒姓必然与大禹部落存在紧密的联系 , 而从“姒”字来看 , 由“女”与“以”组成 , 左边的“女”旁意思非常明确 , 故而大禹部落的奥秘必然体现在“以”字身上 。
以下 , 就重点聊一聊甲骨文中“以”字的来源 , 从文字源头探索大禹姓姒的原因 , 笔者整理了一下 , 大致有三种解读:
【历史故事】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文章图片
一 , 大禹部落善于农耕
甲骨文中的以字(见下图) , 与?(yǐ)同源 , 第一种解读是农具耜(sì) 。
其中 , 耜在中国历史极其悠久 , 但因为是木制品 , 不容易保存 , 如今考古发现的上古木耜很少 。 以如今考古发现来看 , 木耜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 , 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 , 考古发现距今7000年的木耜 , 后在四川金沙遗址中 , 发现3000多年前的木耜 。 历史上 , 后来“耜”成为农业的代表 , 唐代著有《耒耜经》 , 就是一部农书 , 以“耜”指代农业 。
【历史故事】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文章图片
史书记载 , 虞朝虞幕、夏朝大禹、商朝商契、周朝后稷 , 其中唯有“和合五教”的商契可能是巫师 , 其他三人都与农业生产有关 。
在读音上 , 姒与耜的读音一模一样 , 应该不是偶然现象 。
因此笔者认为 , 因为“耜”这种先进的生产工具 , 于是大禹部落被称或自称为“耜” , 由此演化出姒姓 。
同时 , 河姆渡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耜” , 与如今铲子几乎一模一样 , 非常利于挖掘 , 或许“耜”是大禹治水成功的重要原因 。
值得一问的是 , 金沙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耜”比较相似 , 两者显然存在传承关系 , 而大禹在浙江、四川汶川一带都有流传 , 那么大禹部落是不是起源于浙江 , 夏朝灭亡后流落于四川?
【历史故事】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文章图片
二 , 大禹部落善于造丝
甲骨文中的以字 , 还有一种解读与丝绸制作有关 , 即圆圈部分为蚕茧 , 上面一根线为丝头 , 或者说是一个刚找到头绪的蚕茧 。 之所以这么判断 , 有以下三个依据:
首先 , 西周金文中的始字 , 由“厶”、“口”、“女”组成 , 过去解释为女子刚刚怀孕 , 但其实“口”部可以解释为锅 , “厶”部犹如以字金文 , 即可以解读为一个女人在热水锅里刚找的一个蚕茧的丝头 。
其次 , “已”与“以”非常相似 , 几乎就是字形颠倒了 , 过去解释为胎儿即将成熟 , 即将出生 , 但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丝头在下 , 表示完结、可停之意 。 换言之 , 丝头在上是“以” , 丝头在下是“已” 。
其次 , 甲骨文中的终字 , 是两个(多个之意)已空的蚕茧 , 表示结束之意 , 图2更为形象 。 而且 , 图像显示从两个或多个蚕茧抽丝 , 最终合成一条丝线 。 换言之 , “已”是一个蚕茧结完结 , “终”是全部结束 。
【历史故事】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文章图片
因此 , “始”、“终”、“以”、“已”是上古蚕茧缫丝的过程 , 其中始终是开始与结束的整个过程 。
笔者认为 , 中国是丝绸之国 , 而丝绸又与华夏服装华美有关 , 因此丝绸制作在上古必然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这种经济活动也就必然会反映到造字上 , 即古人会“优先”创造与丝绸生产相关的文字 , 如此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制作丝绸 。 由此来看 , 从蚕茧缫丝的角度解读“始”、“终”、“以”、“已”是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