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是从哪里出来的 蟑螂怎么产生的

搬进现在租住的房子不久 , 我就发现家里除了我们一家人外 , 还有好几家蟑螂一起生活 , 特殊是厨房 , 简直是重灾区 。为了让它们断子绝孙 , 我买过杀蟑胶饵、蟑螂屋贴粘板 , 甚至自制过蟑螂陷阱 , 蟑螂的数量也是时多时少 , 但从未彻底消失过 。
而我在花费了两三千块后也彻底妥协了 , 深深理解了大家把蟑螂叫作“打不死的小强”的深刻含义 。此后一段时间 , 蟑螂彻底放飞自我 。而今天它们又刷新了我的认知 , 在家里的冰箱里我发现了好几只蟑螂……不是说它们是热带昆虫 , 喜欢湿热环境么?
“知己知彼 , 才能百战不殆” , 为了和蟑螂抗争到底 , 我把蟑螂恶魔的十八代祖宗都研究了一遍 。
经历数次浩劫的古老昆虫
蟑螂是一种很古老的昆虫 , 诞生于3.5亿年前的石炭纪 , 也就是说蟑螂比恐龙出现得还要早 。石炭纪是昆虫称霸的时代 , 古蜻蜓、古蜉蝣飞上了天空 , 不过它们的翅膀是不能折叠的 , 而蟑螂是最早的翅膀可以折叠的昆虫 。这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是更轻易隐藏自己 , 不被天敌发现了 。
让人意外的是 , 科学家在化石中发现的蟑螂和现在的蟑螂很相似 , 蟑螂总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 , 在多次生物大灭绝后 , 顽强的“小强”仍旧健在 。
消化木头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厨余垃圾是蟑螂的最爱 , 假如家里有蟑螂 , 厨房的垃圾一定要及时清理 。它们口不择食 , 总找些污秽的东西来吃 , 所以给我们留下肮脏的印象 。但其实 , 古蟑螂是以树木为食的 , 在它们肠道中存在着可以分解纤维的菌群 。
石炭纪后期氧含量高达35% , 树木生长茂密 , 因此 , 蟑螂们食物丰富 , 数量剧增 。当时的蟑螂有多繁盛呢?据科学家统计显示 , 在石炭纪地层中出现的蟑螂化石有800多种 ,  这相称于石炭纪昆虫化石的60% 。石炭纪初期形成了很多煤炭 , 而到了石炭纪后期 , 煤炭的产量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有人预测蟑螂是吃掉“未来煤炭”的元凶 。不过 , 这只是预测 , 煤炭减少成因复杂 。
蟑螂 , 还是白蚁的祖先
古蟑螂是社会性昆虫 。科学家推测 , 蟑螂在每次蜕皮的时候都会失去一些分解树木的菌群 , 所以它们会互相吃掉蜕下来的外壳和排泄物 。就这样 , 它们为了维持体内的菌群数量而开始了集体生活 。
社会性昆虫白蚁就是从这些吃木头的古蟑螂进化来的 。有很多证据表明 , 古蟑螂是白蚁的祖先 。
让人更难以接受的是 , 个性十足、号称“昆虫界魅力杀手”的螳螂也和白蚁一样 , 是从古蟑螂进化来的 。祖先大人如此猥琐、不堪 , 让帅气的螳螂怎么接受呢?
地球上有4000 多种蟑螂
繁殖力强、速度快得惊人、不卫生、外表惊悚……是我们讨厌蟑螂的诸多理由 。不过在地球上生存的4000多种蟑螂中 , 只有不到1%会给人类带来困扰 。
经过几亿年的繁衍进化 , 蟑螂家族已经分布全球 , 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陆地都有它们的踪迹 , 甚至在珠穆朗玛峰海拔5000米处的位置也发现了蟑螂 。
有些蟑螂更是进化出了特异功能——马达加斯加发声蟑螂会发出声音;南美洲荧光蟑螂会发光;太平洋甲壳蟑螂会哺乳幼虫 。
在我家安营扎寨的蟑螂学名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 是全球分布最广的蟑螂 。德国小蠊的故乡不是德国 , 而是高温高湿的非洲 。也就是说 , 我们家里见到的蟑螂大部分是“进口”的 。德国小蠊虽然长有翅膀 , 但基本没有飞行能力 , 所以它们的扩散主要依赖人群的迁徙 , 是人类帮着他们最厌恶的生物遍布全球的 。
活跃在我国南方的蟑螂主要是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 就是我们常说的“巴掌一样大的蟑螂” 。美洲大蠊老家在非洲西部 , 在大航海时期进入欧洲 , 继而在工业化时期进入亚洲 。美洲大蠊不仅个头大、速度快 , 还具有较强飞行能力 。
既然这两种蟑螂老家都在非洲 , 为什么一个叫德国小蠊 , 一个叫美洲大蠊呢?这得问问给它们命名的林奈先生了 。当时他很为生物命名苦恼 。因为这只被命名的蟑螂 , 标本是从德国来的就叫德国小蠊了 , 另一个是从美洲来的 , 就叫美洲大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