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孩子成功背后,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妈妈

如果你的老公是个固执己见 , 不愿改变的人 , 而你们的育儿理念又有冲突 , 你该怎么办?
生活中有了矛盾 , 我们总试着去改变对方 , 但最终发现 , 你能改变的 , 其实只有你自己 。
或许在《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这本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
《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孩子成功背后,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妈妈
文章图片
作者是美国硅谷的方莉博士 , 一位很伟大的妈妈 。 为了三个孩子 , 尽心尽力 , 也牺牲了很多 。 付出终有收获 , 三个孩子都成长的很优秀 。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道路上的另一面 。 这位成功的妈妈 , 原来她的育儿道路走的也并不顺利 。 这里说的并不是孩子调皮 , 不服管教 , 而是她和丈夫的育儿理念不一致 , 从而影响到夫妻关系 , 期间她很痛苦 。
一 , 与老公育儿理念不一致 , 拿50年前的教育来说事 。
方莉基本不让孩子补文化课 , 但是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其他综合素质 , 比如足球 , 篮球、溜冰等 。
但是老公觉得没必要花这些钱上兴趣班 , 因为自己小时候什么也没学 , 现在不也读了博士 , 过得挺好的 。 老公总喜欢拿他自己的成长来说事 , 但方莉却认为现在和50年前的教育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 现在的竞争激烈 , 应该有更好的家庭教育 。
诸如此类的矛盾还很多...
其实 , 我更愿意把方莉老公的想法理解为放养 , 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也能长的很好 。 50年前或许如此 , 但时代在变化 , 现在不仅是学习成绩重要 , 课外兴趣发展也很重要 。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 家长的支持会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 在培养孩子特长过程中 , 不仅是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 也让孩子还会学会了探索、克服困难 , 坚持等 。
生活中类似的话我们也经常听到:
我小时候什么也没学 , 不一样过的很好
我小时候什么都没补 , 不一样长的很好
那如果 , 小时候做了这些事情会不会比现在更好?
有特长的孩子 , 生活也就多了一种可能 。
《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孩子成功背后,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妈妈
文章图片
二 , 当面指责妈妈 , 受伤的是孩子 。
然而 , 最让方莉不能容忍的是 , 每次批评教育孩子时 , 老公都当着孩子们的面来指责方莉 。 说她这不对那不对 。
方莉告诉老公对待孩子 , 家长要保持一致 , 至少你可以不说话 。
但是 , 丈夫根本不听不理会 。
为此 , 方莉不知躲在厕所哭了多少次 。
方丽并不是在意自己的面子 , 而是担心孩子们看到老公对待她的态度 。 日后会“模仿” 。 担心儿子以后也这样对待他的妻子 , 担心女儿也这样对待她们的丈夫 , 从而影响到夫妻关系 , 让他们陷入痛苦中 。
养育孩子我们真的很想要一个帮手 , 而不是一个对手 。
即使你不认可我的教育方式 , 至少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拆台 , 更希望的是 , 有问题夫妻可以一起商量 , 想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
近日 , 一个“东北家庭的日常”视频上了热搜 。
男孩犯错 , 爸爸要教育他 , 抬手就要打孩子 。 孩子边躲边求饶 , 父子俩就这样围着桌子 , 绕了一圈又一圈 。
这时 , 妈妈从房间里出来“救援”了 , 护着男孩并问:“错没错 , 下次还敢不敢了?”在孩子知错后 , 便支开孩子让他下楼去买菜 。 于是 , 男孩得救般的跑了 。
孩子离开后 , 爸爸说:“你下回 , 早点出来 , 我都跑累死了 , 我哪跑的过他 。 ”
《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孩子成功背后,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妈妈
文章图片
原来 , 这是为了教育孩子 , 夫妻俩共同演了一出戏 。 既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同时又免受棍棒之苦 。
并且夫妻俩还有商有量 , 孩子回来后要不要再打孩子两下 。 妈妈的意思是 , 孩子大了 , 知道错了 , 就不用再打了 。
网友们纷纷被这对父母的演技逗笑了 , 更为他们的教育方式点赞 。
胡可曾在节目中说过:“父母意见一致 , 是最有效的育儿策略 , 完全扼杀孩子的侥幸心理 , 让他在父母统一的价值观里 , 学会反思和成长 。 ”
《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孩子成功背后,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妈妈
文章图片
三 , 夫妻关系中 , 总要有人先让步 。
后来 , 方莉感觉这样下去不行 , 教育理念不一致 , 夫妻关系不和睦会影响日后孩子的幸福 。
老公固执己见 , 不愿改变 , 那么 , 只有方莉自己多做一点 。 于是 , 她主动找老公谈 , 说以后尽量不在他面前批评孩子 , 也尽量不当孩子们的面吵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