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原来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钉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甘肃省孔洞镇原县博物馆之中 , 陈列着一件特殊的镇国之宝 , 而它的名字 , 就叫秦二十六年铜诏版 。 也就是因为它的出土 , 才令考古专家们发现 , 原来早在秦朝的时候 , 就已经存在钉子了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 , 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爱历史】原来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钉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在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之内 , 陈列着一件镇国之宝 , 它被馆员视作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文物 , 甚至特意清理出一块专门区域 , 对其进行了严加保护 , 生怕出现一点点闪失和漏洞 。 谈到这里 , 估计不少读者都会存在疑问 , 这件文物究竟是什么呢?其实 , 它就是秦二十六年铜诏版 。 关于它进入博物馆的故事 , 还要从四十多年前的一次偶然说起 。
1976年4月1日 , 镇原县城关镇富坪村一村民决定对自家的老房子进行翻修重建 , 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 , 就在掘土打地基的时候 , 有前来帮忙的村民们在地下发现了一件特殊的物件 。 因为都是农民 , 所以不少人都难以说出其名字 , 但是他们确定 , 此物绝对是一件古物 。 有鉴于此 , 村民们立即联系了文物部门 。 文物部门接到消息之后 , 迅速组成了专家团队 , 对此处进行了严格的勘察发掘 , 并将该文物转送到博物馆内进行保护 。
【爱历史】原来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钉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爱历史】原来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钉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经过考古专家们的不懈鉴定 , 最终确定 , 上交的文物系秦二十六年铜诏版 , 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并将其正式存放在博物馆内 。 至1996年9月 , 国家文物局对各大博物馆内的文物进行了系统的评级选拔 , 最终得以确定 , 秦二十六年铜诏版是国家一级文物 。
谈到这里 , 可能不少读者都会好奇秦二十六年铜诏版的外形样貌 。 我们就对其简单介绍一下 。
秦二十六年铜诏版 , 长度为10.8厘米 , 宽度为6.8厘米 , 厚度为0.3厘米 , 重量约为150克 。 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 , 也就是公元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时期的诏书 。 诏书上书写“廿六年 ,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 黔首大安 , 立号为皇帝 , 乃诏臣相状、绾 , 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 , 皆明壹之” 。 文物上的字迹分为五行 , 共四十字 , 全部为秦小篆 , 整体由青铜铸造 , 虽然锈迹斑斑 , 但是在清洗过后却字迹清晰 , 线条纤细 , 故此其价值弥足珍贵 。
【爱历史】原来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钉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诏书中文字的意思也很明显 , 指的是 , 公元前221年 ,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 , 天下初定 , 在各位能臣的建议之下 , 朝廷决定统一度量衡 , 并打造铜牌昭示天下 , 以此告诫众人 , 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遵守 。 有趣的是 , 在考古专家们研究秦二十六年铜诏版时 , 居然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 就是在秦二十六年铜诏版的四角之处 , 各自存在一个小小的钉孔 。 也恰恰是这四个钉孔 , 足以说明了一个问题 , 就是早在秦代的时候 , 就已经出现了钉子 。
【爱历史】原来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钉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在现代人的建筑设计中 , 已经很少采用纯木质结构的建筑方式了 , 但是在古代时 , 纯木建造方式十分普遍 , 甚至古代的帝王宫殿也都是由各类名贵木材制成 。 令现代人震惊的是 , 古代人在建造宫殿时 , 几乎不会使用现代人依赖的钉子 , 而是会利用木头本身的榫卯结构 , 对木材进行完美的拼接 。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 古代榫卯拼接技术 , 是古代木匠智慧的结晶 , 更是华夏建筑技术的重要精华 , 其本身极受现代人的追捧和推崇 。
【爱历史】原来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钉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可是一个问题出现了 , 虽然古代榫卯拼接技术十分先进且完善 , 但是古人真的不知道使用钉子吗?答案是完全否定的 。 有而不用与无法使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 现代人完全痴迷于对榫卯技术的推崇 , 实则也是一种强制的选择性遗忘 , 因为在考古研究过程之中 , 都曾出土过不少钉子 。
据考古专家称 , 在各类秦汉时期的古墓之中 , 他们曾发现过不少用于连接木材的铜钉 , 譬如钉棺材 , 打造家具 , 房屋制作等等 。 由此可见 , 古人喜爱卯榫结构不假 , 但从来也不会轻视钉子 。 我们说回秦二十六年铜诏版 , 它之所以会被打上钉孔 , 其实是存在一个很重要原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