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什么诸葛亮,不从自己的阵营里找接班人,而是找姜维继承志向

【爱历史】为什么诸葛亮,不从自己的阵营里找接班人,而是找姜维继承志向】现在很多蜀粉吹诸葛亮的时候都喜欢照搬张俨的默记 , 完全无视了诸葛亮为了北伐搞的一系列外交手段 , 仿佛魏国用九州之力单抗蜀汉一个国家似的 , 这种操作挺能给诸葛亮招黑的 。 而且曹魏雍凉二州在诸葛亮时期确实无法抵抗 , 于是曹魏从荆州调来了张郃 , 从司州调了中军 , 曹睿还说要用兖州豫州调资源来 。 姜维时期感觉雍凉经济恢复了 , 两个州还是能够有效抵抗了 。 诸葛北伐失利 , 却兵仗整齐 , 有序撤退 , 没有溃败 , 没有慌乱 , 比起打败仗就狼狈不堪的曹刘孙 , 不晓得厉害几倍 。 那些键盘侠完全不知道做到这点有多难 , 回顾历史上下三千年 , 又又几人做到 , 只有轻狂书生才把打仗看成奇谋可成 。
【爱历史】为什么诸葛亮,不从自己的阵营里找接班人,而是找姜维继承志向
文章图片
夷陵之战打败了也就算了 , 全军覆没太伤 , 从基层老兵和军官到中高级将领整个断层 。 有人分析过陆议这人的作战风格 , 就是不出手则已 , 一出手就是斩尽杀绝 , 但刘备出兵前估计没人想到几万大军会覆没 。 蜀国富不过江东 , 论人才不及魏国 , 乃蛮夷之地 , 被统一是早晚的事 , 这点没有异议 。 但蜀国有地势天险 , 易守难攻 , 可依托有利地形 , 抗击来敌 , 刘氏占据蜀地后四十年才被魏国一统 。 这四十年也是魏国动荡时期 , 曹操病死后 , 曹丕和曹睿两任皇帝 , 只有曹睿算是真正有功绩 , 朝内也历经争权夺位 , 内耗极大 。
【爱历史】为什么诸葛亮,不从自己的阵营里找接班人,而是找姜维继承志向
文章图片
蜀汉也有可能后院起火 , 南蛮安定过?还有什么羌人 , 还有好队友吴国时不时想搞点事情 , 蜀汉被灭的时候吴国在干嘛?打合肥?不 , 人家在打益州 。 还有我们内部 , 益州派脑子里只想投降 , 荆州派死的差不多了 , 剩下的二代们也有部分只想守成 , 不想进取 。 刘禅又是个不太勤政的 , 丞相的隆中对里本来也是要等北方有变再两路北伐的 , 后来硬打也是没办法 , 坐等对面有变这种事情太不靠谱了 , 变数太大 , 不如自己争取争取 ,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
【爱历史】为什么诸葛亮,不从自己的阵营里找接班人,而是找姜维继承志向
文章图片
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是硬道理 , 但是有一个大前提 , 那就是需要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和人才储备 。 先说国内环境 , 益州是刘备攻打下来的 , 不是益州的士族心甘情愿臣服刘备的 , 之前因为还有荆州 , 蜀汉的第一代创业的优秀文臣将领 。 如法正(虽然是益州人 , 但是心向刘备)、五虎上将都还在 , 无论在势力和人才方面都可以和益州本地士族取得平衡 , 甚至是压倒性的优势 。 但是后来荆州失陷 , 关羽、张飞黄忠接连身死 , 再逢夷陵之败 , 蜀汉可谓元气大伤 。 对益州士族的平衡被打破 , 然后就基本靠诸葛亮一人独自大局 。 刘备立国的口号是"汉贼不两立 , 王业不平安" 。 诸葛亮明白 , 此时季汉国内除了他自己 , 没人可以扛起北伐的大旗 , 因此北伐的有利之一就是用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 还是就是培养军事人才 , 以战养战 , 在战争中磨练将士 。
【爱历史】为什么诸葛亮,不从自己的阵营里找接班人,而是找姜维继承志向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诸葛亮不从自己的阵营里找接班人 , 而是找姜维?因为自己这边真心没有几个可以继承志向的人才 , 他也明白益州那些人基本是带路党 。 邓艾几千人攻进成都的时候 , 成都兵精粮足 , 足义御敌 。 姜维压根没想到 , 官员们已经怂恿刘禅投降了 , 投降了 。 而且刘禅的降书里这么一句"其实我早就想投降了 , 只是有人一直不让" 。 你说安心发展经济和军事 , 就诸葛亮死后 , 有多少人是真正想要这么做的?朝内时不时给前线的姜维掣肘 , 把姜维排挤出朝堂 , 诸葛亮比谁都清楚那些人的心思 。 我认为北伐武侯压着魏国打 , 并非企图听过战役胜利换取战略胜利 , 而是通过长期压制和蚕食 , 促成"天下有变"这一契机 。 如果要通过战役获胜 , 就应该采取更积极冒险的手段 , 如破釜沉舟 , 背水一战 。 可以说北伐还是贯彻了武侯一直以来的思路 , 即"天下有变" , 唯一的区别就是失去荆州后 , 由"待天下有变" , 改成了"促天下生变" 。 清朝入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
【爱历史】为什么诸葛亮,不从自己的阵营里找接班人,而是找姜维继承志向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