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阳明与增城忠孝祠:忠孝家风代代传

【历史故事】王阳明与增城忠孝祠:忠孝家风代代传
文章图片
增城忠孝祠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 用于祭祀王阳明的先祖王纲、王彦达父子 , 位于广州增城旧城南门外 , 增江边 。
2011年 , 浙江余姚档案馆的王巨明先生到增城寻找“忠孝祠” 。 我们几个增城本地人带着他到忠孝祠所在位置 , 意外在增江边发现“忠孝祠”石匾 。 该石匾长达169公分 , 宽63公分 , 厚13公分 , 重近300斤 , 后来转移到增城区博物馆收藏 。
【历史故事】王阳明与增城忠孝祠:忠孝家风代代传
文章图片
王纲 , 字性常 , 明朝初年担任广东参议 , 带着他的儿子王彦达一同督办兵粮 。 途中遇到海寇偷袭 , 王纲被捉 , 因为不愿意投降而被杀害 。 王彦达请海寇把自己也杀了 , 贼首却说:“父亲忠诚儿子孝顺 , 都杀了会不吉利 。 ”海寇同情王彦达的诚心孝心 , 准许王彦达带着王纲的遗体离开 。 在《王阳明全集·世德纪》中 , 有张壹民撰的《王性常先生传》 。
在王阳明前来增城之前 , 忠孝祠已经被改立为天妃庙 。 他总督两广期间 , 增城县提交申请:“参得广东参议王纲 , 字性常 , 洪武年间因靖潮寇 , 父子贞忠大孝 , 合应崇祀;于城南门外天妃庙改立忠孝祠 。 ”王阳明通过申请 , 并作记《批增城县改立忠孝祠申》 , 说到:“看得表扬忠孝 , 树之风声 , 以兴起民俗 , 此最为政之先务;而该县知县朱道澜乃能因该学师生之请 , 振举废坠 , 若此则其平日职业之修 , 志向之正 , 从可知矣 。 仰行该县悉如所议施行 , 其神像牌位及祭物等项 , 俱听从宜酌处 。 完日具由回报 。 此缴 。 ”
【历史故事】王阳明与增城忠孝祠:忠孝家风代代传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王阳明与增城忠孝祠:忠孝家风代代传】嘉靖七年(1528年)冬润十月 , 增城忠孝祠重修 , 王阳明写下《谒忠孝祖祠文》 , 并立《重刻广东参议王公传》碑 , 以此将增城视为故乡 。 在祭祀其祖的“忠孝祠”之后 , 王阳明特意游览了增城凤凰山上的宋代名臣崔菊坡遗迹 , 又到访好友湛若水的旧居 , 写下《题甘泉居》《书泉翁壁》两首诗 。 《书泉翁壁》明确提到祖先在增城死于国事、表达希望移居增城的愿望:“我祖死国事 , 肇禋在增城 。 荒祠幸新复 , 适来奉初蒸 。 亦有兄弟好 , 念言思一寻 。 苍苍兼葭色 , 宛隔环瀛深 。 入门散图史 , 想见抱膝吟 。 贤郎敬父执 , 僮仆意相亲 。 病躯不遑宿 , 留诗慰慇勤 。 落落千百载 , 人生几知音?道通著形迹 , 期无负初心 。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 已经88岁的湛若水倡议重修增江忠孝祠 , 由王阳明弟子、时任知县的盛君剑主动出资重修 。 重修后 , 湛若水撰写《重修增江忠孝祠记》 , 并将王阳明题诗《歇拜祖祠有感》刻写在碑石上 , 以供后人缅怀 。 明代增城人对该祠堂也颇为重视 , 有卢应徵的《谒忠孝祠次韵》、黎粤俊的《谒忠孝祠》两首关于增城忠孝祠的诗流传至今 。
民国十年版《增城县志》卷二十八有关于忠孝祠记的记录:“嘉靖戊子岁 , 王阳明旋节广东时 , 知增城县令朱道澜始复修忠孝祠于城南 , 并置田三十九亩 , 图为祀焉 。 王阳明就把同邑浙江余姚人张壹民著的《王性常先生传》以正书篆额重刻于忠孝祠 , 并立‘重刻广东参政王公传碑’ , 落款‘嘉靖七年岁次戊子冬闰十月吉孝元孙、新建伯王守仁重刻’ , 碑背面为萧鸣凤《忠孝祠记》 。 ”
既是祖先祠堂 , 也是情感寄托 , 增城忠孝祠对于王阳明来说有特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