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还是成其为人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无限杂思·
生而为人还是成其为人
生而为人还是成其为人
文章图片
刘洪波湖北仙桃人 。 长江日报评论员 , 高级采访人员 。
生而为人还是成其为人】□刘洪波
人是时间性的存在 , 这个说法是有双重含义的 , 它指人能够觉察、感受和体验时间 , 但尤其应该是指人能够通过时间而实现自我 。
看待时间的方式 , 从来不止一种 。 时间既可以作本质主义的认识 , 也可以作为生命过程来认识 。
从本质主义的认识 , 时间是世界的表象、先天的直观形式或宇宙的属性 , 因而 , 它是独立于人 , 或者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由此 , 时间就是外在于人 , 与人相对而存在 , 能被人观照、感受、体验 。 古往今来 , 许多关于时间的感慨之所以生发 , 大致上就是基于这种本质主义因而对象化的时间认识 。
从生命过程来认识 , 时间就是生命的自我觉察、人生的自我生成和实现 。 以这种方式认识时间 , 它就不是“独立于人” , 而是内在于人;它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而是生命意识到自己为生命的依据;它不是人的寄生之所 , 而是人生的显现形式;它不是人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形式 , 而是人观照自我、把握自我的一种方式 。
我们有时说“生而为人” , 有时说“成其为人” , 尽管我们未必总是很清晰地知道这两种说法的区别 , 但这两种说法代表着对人的不同认识 , 也内在地包含了对时间的不同看法 。
当我们说“生而为人”时 , 是说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人 , 而这不是他自己的选择 , 就像存在主义者所说的 , 他是被抛到世界上来 , 但他是作为人而“被抛”的 。 而当我们说“成其为人” , 意味着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 , 是他在人类社会中学习、训练和“做”才得以实现 。 前者意味着时间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规定 , 隐含着一种“人生苦短”的悲剧性;而后者意味着时间性是人的一种实践 , 由此 , 时间性便是人生的积极展开和主动生成 。
“长大成人” , 介于“生而为人”和“成其为人”之间 。 生而为人 , 即无所谓是否长大 , 人之为人 , 由生注定 。 成其为人 , 则认为人是一种“成就”状态 , 是学习和实践的结果 。 而“长大成人”则是在说随着长大 , 可以自自然然地“成人” , 这里面肯定也包含了随时间流逝而获得技能、规则、观念、能力的意思 , 但似乎这些可以自自然然地“成” 。
毫无疑问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成其为人”是主流的观念 , 从“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圣贤言论 , 到“成人不自在 , 自在不成人”的民间教诲 , 都强调“有所作为”和“担当责任” , 将作为和担当作为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 , 以及人之为人的“人学特征” 。
人是时间性的存在 , 是理解为人在时间中被动地存在 , 还是理解为人在时间中积极主动地作为;时间的有限性到底被视为人生的天定悲剧 , 还是被视为人生展开的宝贵机会 , 代表着不同的人生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