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不到黄泉不相见”背后的故事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於是庄公迁其母武姜於城颍 , 誓言曰:“不至黄泉 , 毋相见也 。 ”
忠孝仁义是我国古往今来的传统美德 , 郑庄公作为春秋时期比较有作为的君主 , 为何会对自己的母亲说出“不到黄泉不相见”这样的话呢?
【爱历史】“不到黄泉不相见”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时至今日 , 在现代社会中偏心的父母仍然有许多 , 很多家庭里不是独生子女 , 而是有多个孩子 , 按理说 , 这些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 理应同等相待 。
但出于某种原因 , 有些偏心的父母会比较偏爱其中一个孩子 , 使得这个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凌驾于其他兄弟姐妹之上 。
其实 , 父母偏心对人的伤害是很大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这种伤害一旦形成一辈子都是很难愈合的,因为最亲近的人带来的伤害阴影是难以消除的 。
在历史上 , 郑庄公的母亲 , 就是一位十分偏心的母亲 。
【爱历史】“不到黄泉不相见”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武姜 , 生卒年不详 , 春秋时期申国国君之女 , 郑武公之妻 , 郑庄公之母 。
她与郑武公分别生下两个儿子 , 长子寤生(郑庄公) , 次子共叔段 。 同为自己的亲生儿子 , 武姜却十分喜爱共叔段 , 对郑庄公可以说是厌恶至极 。
《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 , 惊姜氏 , 故名寤生 , 遂恶之 。 ”
《史记》以及《左传》中记载 , 武姜生郑庄公时难产 , 据说还是脚先出来 ,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胎位不正 , 但武姜却认为郑庄公为逆生子 , 因此十分厌恶郑庄公 。
为此 , 武姜为其取名为寤生 , 逆生,谓产儿足先出 。
【爱历史】“不到黄泉不相见”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三年后 , 武姜又为郑武公生下一子 , 也就是共叔段 , 此子生产顺利 , 深得武姜喜爱 , 她甚至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 , 却遭到了郑武公的拒绝 。
自古以来 , 便以立嫡长子为尊 , 废长立幼 , 乃是取乱之道 。
武姜不甘心 , 在郑武公临终前仍然劝说郑武公 , 希望能立共叔段为太子 , 但仍然遭到郑武公的拒绝 。
母亲对弟弟偏爱至此 , 郑庄公全然看在眼里 , 痛在心里 。
同样都是母亲的儿子 , 为何母亲却对自己十分厌恶 。
【爱历史】“不到黄泉不相见”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爱历史】“不到黄泉不相见”背后的故事】郑武公去世 , 由太子寤生继位 , 也就是郑庄公 。
武姜一直为小儿子叔段谋前程 , 以前是仰仗郑武公 , 这回轮到郑庄公当家做主 , 因此 , 武姜也不得不向她厌恶的儿子郑庄公恳求 。
作为国君的弟弟 , 叔段也要有自己的封地 , 于是武姜便向郑庄公索要制邑(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 。
制邑地势险要 , 郑庄公对母亲解释说 , 此地不能作为封地 , 除了此地 , 其余封地任选 。
于是 , 武姜要求郑庄公把京邑(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二十余里)封给叔段 , 郑庄公答应了武姜的要求 。
【爱历史】“不到黄泉不相见”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 , 封地的城墙都是有要求的 , 大的不能超过都城的三分之一 , 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 , 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
而如今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 , 比都城还要大 , 于是大夫祭仲就劝说郑庄公 , 此地不能作为叔段的封地 , 唯恐对郑庄公不利 。
郑庄公是明白其中利害关系的 , 但这是母亲武姜的要求 , 他不得忤逆 。
祭仲仍然劝说郑庄公 , 郑庄公则是胸有成竹地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 等着瞧吧!”
【爱历史】“不到黄泉不相见”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果然 , 共叔段到达京城后野心不减 , 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 坐等时机成熟杀回都城 , 一举登上君主之位 。
郑庄公二十二年 , 共叔段认为时机成熟 , 于是决定袭击郑国都城 。
眼看两个儿子就要自相残杀 , 作为母亲的武姜 , 竟然要作为内应帮助共叔段 , 只等共叔段攻来 , 她便作为内应打开城门 。
郑庄公早就知晓共叔段图谋不轨 , 并且还得知了共叔段的进攻日期 , 于是提前发兵攻打共叔段 , 共叔段兵败逃亡共地 , 因此后世称其为共叔段 。
【爱历史】“不到黄泉不相见”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共叔段的进攻日期郑庄公都能得知 , 更何况是他的母亲武姜作内应之事 , 此举让郑庄公大为愤恨 , 武姜偏心至此 , 与郑庄公哪里还有什么母子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