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上海图书馆藏宋刻孤本( 四 )


《汪穰卿师友手札》
汪康年字穰卿 。 这些手札均为其主持《时务报》前后所存交往手札 , 后由其弟汪诒年汇集成编 , 计700余家 , 3000余通 , 涉及张之洞、瞿鸿禨、黄遵宪、陈三立、梁鼎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张元济等清末各派人物 。 它们可谓研究中国近代史极重要的一手材料 。
【历史故事】上海图书馆藏宋刻孤本
文章图片
短评>>>>>>
让典籍文献在公共服务中凸显更深远的价值
穿越时空的距离 , 与一众珍稀的典籍文献相见 , 分外令人感慨 。
多以纸张作为载体的典籍文献是脆弱的 , 历经数百甚至上千年沧桑 , 在风沙、虫噬、战乱、火患等重重威胁下保存至今 , 为今天的我们所看到 , 何其不易 。 它们所传承的 , 超越了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本身 , 是文脉 , 是无可限量的精神文化遗产 。
这样一种传承 , 离不开人 。 迎着刺骨寒风、于长江拓印《瘗鹤铭》的人们 , 排除万难、推动《本草纲目》得以出版的人们 , 小心呵护、接力递藏宋拓本《许真人井铭》的人们 , 火眼金睛、从废纸堆里抢救出首部《台湾府志》的人们……这无数身影重叠在一起 , 大写着一种倔强 。
上海图书馆是海内外重要的藏书机构 , 现藏中外文献5700余万册(件) 。 典籍文献藏于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文化机构 , 不仅仅为了妥善的保存 , 更是为了以此为媒 , 让更多的人们见证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 并为读者所共享、研究、利用、创造 , 在公共服务中凸显更深远的价值 。 在此意义上 , 曾经限时可见的珍稀典籍文献 , 如今集结在优化升级的全新展厅 , 长期与大众轮流见面 , 可谓迈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新魅力、焕发新光彩的一大步 。
【历史故事】上海图书馆藏宋刻孤本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