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文,可以开创和引领一种风格;武,可以驰骋沙场,多谋善虑

辛弃疾 , 能文能武 , 在古代那个乱纷纷的封建时代也绝对是个“偶像”级的实力派人物 。
【历史故事】文,可以开创和引领一种风格;武,可以驰骋沙场,多谋善虑
文章图片
更重要的是 , 虽然屡次遭受各种打击 , 但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斗志 。 如同一团燃烧着的火焰 , 随风飘到哪里 , 那里就会燃起一片火热 。
辛弃疾 , 幼年跟随祖父在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济南)生活 。 辛赞也是当时的名士 , 金国为了笼络中原人士 , 稳定民心 , 也起用了很多名士来担任当地的官员 , 辛赞就在金国任朝散大夫和知开封府等职 。 虽然在金朝任职 , 但辛赞一直想的是宋朝 , 经常带着辛弃疾四处游览 , 指画江山 , 在幼小的辛弃疾内心种下了“复国”的种子 。
【历史故事】文,可以开创和引领一种风格;武,可以驰骋沙场,多谋善虑
文章图片
后来 , 金人南侵 , 加在金人占领区的百姓头上的重负终于导致了大面积的起义 。 这时候 , 辛弃疾也组织了一支千人的队伍参加到了抗金的起义洪流之中 。 那时的辛弃疾只有二十出头 , 但也并不是“愣头青”一个 , 知道自己的队伍人数少 , 不能做什么大事 , 就主动投奔了当时势力比较大的耿京领导的“天平军”起义军中 。
之后 , 就是一段“见证”辛弃疾“勇武”的历史 。
当时 , 一个叫义端的和尚也组织了一支起义军 。 辛弃疾就主动劝说义端也投奔了耿京 , 进一步壮大了“天平军”的势力 。 没想到这个义端却是个非常“势利”的人 , 见在耿京那里没有受到他觉得的“重用” , 加上他起义的目的就是为了趁乱捞一些“油水”来“自肥” 。 竟然 , 偷了耿京的印信 , 准备到金人那里去换取“赏赐” 。 耿京的一帮部将原本也就看不上这个“白脸书生” , 纷纷指责辛弃疾 。 辛弃疾二话不说 , 请命抓拿义端 , 单枪匹马一个人路飞驰 , 追上了义端 , 斩杀了他并带回了印信 。
【历史故事】文,可以开创和引领一种风格;武,可以驰骋沙场,多谋善虑
文章图片
经此一事 , 耿京也对辛弃疾另眼相看 。 后来 , 辛弃疾力劝耿京投奔南宋“为国效力” 。 耿京也同意了 , 派他去联络南宋朝廷 , 准备归顺 。 不料 , 等辛弃疾回来 , 耿京却被叛徒张安国所杀 , 义军也大部分溃散 。 这时候 , 辛弃疾的“勇武”再一次显现 。 他召集了五十名勇士同他一起去济州擒拿张安国 。 当时张安国在济州可是有五万大军!
张安国看到辛弃疾带了五十个人来 , 以为是来投靠自己的 , 也没当回事 , 继续喝“庆功酒” 。 辛弃疾迅速控制了麻痹的张安国 , 把他捆成个“粽子”放在自己的马上 , 并扬言宋军大军马上就到 , 济州的这帮兵士本来有一部分也是耿京的部下 , 现在又看到这样的情形 , 大部分人也就溃散逃离了 。 辛弃疾带着五十个人抓了一个有着五万守军的“叛将” , 这在世界的战争史上也是一个惊人的“壮举”和不可思议的“奇迹”吧 。
如果 , 上面这两例子都只能说明这是辛弃疾个人的“勇武” , 和谋略关系不大 。 那下面就来看看他的谋略 。
平定“茶商军” 。 这个“茶商军”在朝廷也叫“茶寇” 。 起先是一些茶商为了保护自己的交易雇佣一些武装 , 后来 , 到了南宋 , 朝廷对于茶的控制就更严格了 , 这些茶商干脆就自己拉起了武装 , 直接和朝廷对着干了 。 南宋朝廷出动了万余人 , “剿灭”的近两个月了 , 没有效果不说 , 反而越闹越凶了 。 这时当进的宰相就推荐了辛弃疾 。
辛弃疾也不是带着官后去“围剿”的 。 朝廷给了他一个地方官的任命 , 就是说没有部队 , 只有地方负责治安的官兵 , 而且还是些老弱病残 。 很快 , 辛弃疾的军事谋略就得到了施展 。 没有兵 , 自己征召 。 地形不熟悉 , 就采取步步推进了办法 。 “贼巢”不好攻打 , 就使用心理战瓦解 。 一整套“组合拳”下来 , 不到一个月 , 这个令朝廷“头疼”的难题彻底解决了 。
【历史故事】文,可以开创和引领一种风格;武,可以驰骋沙场,多谋善虑
文章图片
“剿匪”算是小谋略 。 辛弃疾还有收复故土的“大战略” 。 当时南宋皇帝高宗主动禅位给了孝宗 。 这个新皇帝一心想要收复中原 。 这对于从小就有这个梦想的辛弃疾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 但他却在年仅二十三岁的“血气方刚”的年纪 , 保持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冷静 , 先后向孝宗上了《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和《议练民兵守淮疏》 。 但一心求战的皇帝根本没有当回事 。 后来 , 又有著名的《美芹十论》和《九议》 。 从今天的角度看 , 这些判断都具有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