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康熙帝的廉政思想有哪些不足之处( 二 )


汤斌为人正直 , 学识渊博 , 但因“慎简执宰”一言侵及明珠、余国柱等权臣 , 几度遭康熙帝重谴——《东华录》有载“上以词多含糊 , 另再回奏”“上因其遮饰 , 仍不明晰 , 严饬之” 。
【历史故事】康熙帝的廉政思想有哪些不足之处
文章图片
圣祖初立太子时也细心为其挑选老师 , “而为权幸所间 , 敬礼不终 , 后遂无正人敢为太子师者 , 太子亦不复择师 。 ”他“于训子之事 , 不列于政治朋党之外 , 旗下人家视教子之师为教书匠 , 此凤在圣祖时已然 , 殆亦关外遗传之弊习也 。 ”
但凡康熙帝对皇子们的老师再多些许敬重之意 , 对怀才之士再多些留心和关怀 , 不至于无人愿做其子之师 , 也不至于太子缺乏正人教养以致后来上演两立两废储君的悲剧 。 此事例也可从侧面反映出他在用人方面因心怀偏私而存在较大过失 。
【历史故事】康熙帝的廉政思想有哪些不足之处
文章图片
(2)惩贪不够彻底
治吏方面 , 康熙帝赏清惩贪有两大过失 ,
一失在惩处不严致后患无穷 , 二失在私心包庇宠臣 。
康熙帝的治吏之道 , 除了告诫臣工清廉为官、为政以勤之外 , 还多强调居官安静 , 勿生事端 , “为大吏者亦须安静 。 安静 , 则为地方之福 。 凡贪污属吏 , 先当训诫之 , 若始终不悛 , 再行参劾可也 。 ”
他想保持的是盛世之安宁 , 却不会花费太多精力于政治进取上 。 纵观康熙一朝 , 官员任职都较为稳定 , 很少有突然大幅度的人事变动 , 可见其惩处官员其实算不上严厉 , 对贪腐的打击还不够彻底 , 面对其亲信贪腐更是如此 。
【历史故事】康熙帝的廉政思想有哪些不足之处
文章图片
曹寅和李煦就是典型的例子 。 此二人一个为江宁织造 , 另一个为苏州织造 , 有时还兼任盐差 , 这些职位均为肥缺 。
曹、李二人任职时亏空现象十分严重 , 甚至曹寅死后都未能补偿完毕 。 康熙帝对此并非不知 , 反而清楚得很 , 他时常提醒曹、李二人赶紧弥补钱粮亏空 。
硃批中有威胁 , 有告诫 , 有催促 , 看似非常具有威慑力 , 不过实际上康熙帝并未采取强硬的手段对待曹寅和李煦 , 也未依法进行过严厉的惩处 , 如此包庇 , 实在不算无过错 。
【历史故事】康熙帝的廉政思想有哪些不足之处
文章图片
(3)仁爱存在瑕疵
康熙之治为宽仁之治 , 但他的仁政也存在过失之处 。 例如 , 康熙五十年(1711)发生的戴名世《南山集》案 , 主犯戴名世涉嫌反清惨遭凌迟 , 族人弃市、流放 , 受牵连的官员被罢官免职 , 整个案件波及人数达数百 , 虽康熙帝赦免了一部分人死罪 , 但还是有不少人丧命 。
再如康熙帝在位期间屡次出现于民间的朱三太子 , 且不说这些太子是真是假 , 也不谈他们对清王朝的威胁能到何种程度 , 其存在本身就为清廷所不容 。
【历史故事】康熙帝的廉政思想有哪些不足之处
文章图片
康熙四十七年(1708)的朱三太子案当是最严重的一起 , 以致尽杀首犯及其子孙 。 可见“圣祖不能容明裔 , 亦胸中自有种族之见” 。
他的仁爱 , 也是有限的仁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