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战争与和平》写15稿改8次,托尔斯泰仍不满意,读懂才知其伟大( 二 )


【历史故事】《战争与和平》写15稿改8次,托尔斯泰仍不满意,读懂才知其伟大
文章图片
写作《战争与和平》前 , 托尔斯泰还认真研究了19世纪初的事件 , 他从追溯拿破仑战争 , 一步一步地使研究越来越深入 , 视野越来越开阔 , 构思也越来越宏大 , 在故事中所蕴涵的思想也越来越深刻 。 最终 , 经过从1864年到1869年的6年辛勤耕耘 , 《战争与和平》这部前所未有的 , 被罗曼·罗兰誉为“凌驾于19世纪全部小说之上的鸿篇巨著”诞生了 。
创作《战争与和平》这部伟大的作品 , 托尔斯泰经历了莫大的艰辛 , 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 书名几经反复修改 , 而开头就被托尔斯泰重写了足足15稿之多 , 全书经历了8次重大改写和26次的细节修订 , 最终版的俄文手稿长达5202页 。 尽管如此 , 在完成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之后 , 托尔斯泰还是表示 , 《战争与和平》的结尾似乎可以更加完善 。
不过 , 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批评也因本书的出版发行随之而来 。 有些作家、批评家指责托尔斯泰陷入了可笑的宿命论 , 把真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归结于某种高深莫测的命运中;还有人指责他持有一种无敌的泛斯拉夫主义情绪 , 盲目地排斥西欧文化;甚至有一些进步贵族也指责他对于农奴的悲惨生活描写过于冷漠等 。
然而 , 批评归批评 , 但没有人能否认《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史无前例的旷世杰作 。
【历史故事】《战争与和平》写15稿改8次,托尔斯泰仍不满意,读懂才知其伟大
文章图片
多读几遍《战争与和平》 , 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小说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它的博大精深 。
这部以俄国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 , 描写了当时俄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 刻画了5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 描绘了一幅幅从沙皇到农民的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 。
托尔斯泰既写了首都贵族圈子的舞会 , 也写了乡村农民的困苦生活;
既写了宗教典礼仪式 , 也写了俗人的爱情;
既写了男人的死亡 , 也写了女人的分娩;
既写了痛饮的狂热 , 也写了绞刑的误伤;
《战争与和平》的内容涉到了当时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宗教和艺术等各个领域 。
在托尔斯泰的笔下 , 生与死 , 善与恶 , 男与妇 , 爱与恨 , 青年与老年 , 富裕与贫穷 , 坚强与怯懦 , 进步与衰退 , 肉体与灵魂 , 社会与人生……这一切的一切都得到了生动而具体的反映 。
托尔斯泰对《战争与和平》投入了全部的爱心 , 他曾说:
“要写出一部好书 , 我们必须爱它的基本思想 。 在《战争与和平》里 , 我爱人们由1812年战争所引起的情绪……我尽力写出一个民族的历史 。 ”
可以看得出 ,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中倾注了对祖国、人民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深挚的爱 。
【历史故事】《战争与和平》写15稿改8次,托尔斯泰仍不满意,读懂才知其伟大
文章图片
《战争与和平》写得很真实 , 是高度的真实 。 多读几遍后 ,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问题:在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小说中 , 竟然没有一位贯串全书的主人公 。 如果非得要在书中找出一个贯串全书的主人公 , 那这个主人公就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 。
不过 , 尽管我们对此茫然不解 , 但这正是一种高度真实的表现 。 现实生活中 , 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主人公、救世主和大智大仁大勇的超我 。
《战争与和平》问世以来 , 世界各国就对这部旷世杰作进行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主要语种都有《战争与平》的译本 , 而英文里甚至专六用了一个“托尔斯泰模仿”的词语 , 来形容之后的作家们前赴后继地对他的模仿和致敬 。 而在我国 , 早在20世纪30年代 , 就对托尔斯泰有了汉语译本 。
美国作家阿达姆评价《战争与和平》说 , “我们反复阅读这本书 , 就会意识到一部一般的好书与一部伟大的作品之间的无法计量的鸿沟 。 ”
【历史故事】《战争与和平》写15稿改8次,托尔斯泰仍不满意,读懂才知其伟大】事实正是如此 , 不信的话 , 您就反复把这部小说读几遍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