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李自成从战无不胜到战无不败,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 )


政策失误 , 导致优势无法发挥
即便到此时 , 李自成依然有机会!
此时 , 就兵力而言 , 李自成依然拥有号称百万的大军 , 而八旗不过十来万人 。
【历史故事】李自成从战无不胜到战无不败,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图片
就地盘而言 , 李自成拥有陕西、山西、河南大部、甘肃、宁夏等地 , 地方辽阔!而清军在关内只占据了河北、山东大部 。
如果李自成政策得当 , 充分调动人力物力 , 未必不能与清军抗衡!
然而 , 李自成与多尔衮 , 在政策能力上的差距却完全显现了出来 。
当时 , 李自成的谋士李岩看出了关键:争取地方武装的支持 。
除了李自成本部及大清八旗外 , 当时 , 大部分地区 , 虽然名义上有所归属 , 但基本由地方武装所控制 。
李岩提出:让我去安抚河南地区的地方武装 , 组织起来 , 可以与清军一战!
然而 , 李自成的回应是:杀了李岩!
于是 , 不但原本归顺李自成的地方武装蠢蠢欲动 , 就来李自成本部也“人心离散”了 。
反观多尔衮 , 则在入京后 , 推出一系列政策 , 造成“大清入关是为崇祯复仇”的假象 , 使其得到了地主武装 , 乃至南明小朝廷的支持!
于是 , 各地原本投降李自成的地方纷纷投靠大清···
同时 , 李自成依然在犯着“四面出击”的作用 。
直到他退出陕西时 , 仍有一部在汉中与张献忠作战!
反观大清 , 则放弃了同时与大顺、南明作战的企图 , 转为全力对付大顺!
如此 , 李自成在兵力、地盘上的优势 , 转瞬间灰飞烟灭了!
指挥再失误
即便在这时 , 李自成仍然有与清军抗衡的本钱 。
依托雄关黄河 , 退守关中 , 历来也能支撑很久 。
【历史故事】李自成从战无不胜到战无不败,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图片
然而 , 李自成的失误 , 却使雄关河险 , 最终难以固守了 。
多尔衮先是以阿济格率吴三桂、尚可喜等人 , 会合蒙古兵 , 自大同攻榆林、延安 , 威胁陕北 。
李自成见状 , 急忙亲率大军到陕北作战 。
此时 , 多尔衮又令多铎率孔有德等人 , 自河南孟津渡过黄河 , 直取潼关 。
沿途的地方武装纷纷投降清军 , 多铎很快就直逼潼关!
李自成闻讯 , 被迫与刘宗敏一起 , 紧急驰援潼关!
尽管李自成提前赶到了潼关 , 但未及准备 , 清军就已经抵达 。
一番激战 , 自成再败 , 潼关失守 。
其实 , 潼关天险 , 历来是防敌西进的屏障 。
李自成原本是有几乎依之与清军长期抗衡的 。
然而 , 由于被清军调动 , 往来仓促 , 疲于奔命 , 准备不及 , 防御体系尚不及构造完成即已战败 。
雄关河险 , 未能屏障大顺!
潼关既失 , 自成知在陕西不可守 , 遂撤往湖北 。
一错到底
不久 , 原在陕北抵抗的大顺军也绕道至湖北 , 与李自成会合 。
即便到此时 , 李自成仍有抗衡的机会!
【历史故事】李自成从战无不胜到战无不败,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图片
后来的战争实践表明:大清不擅长山地江河作战 , 后来在山地屡屡被大顺、大西军余部所挫败 。
此时 , 李自成如果能认清主要敌人 , 及时调整政策 , 未必没有与大清抗衡的机会 。
然而 , 李自成却认为:西北已经丢了 , 东南不容再失!
他决心 , 顺江而下 , 攻打南明小朝廷!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 。
由于一直“背对强敌” , 面对大清的追击 , 大顺军根本没有组织过像样的抵抗 , 一败再败!
最后 , 在九宫山 , 李自成“消失”了 。
李自成是死是活 , 是一个谜 。
然而 , 从李自成此前的作为看 , 即使他尚在 , 也不能抗清了!
“打脸”的是:李自成、张献忠死后 , 大顺军、大西军余部 , 与南明联合 , 反而打出了一些漂亮仗!
总的来说 , 李自成农民军的战斗力其实一直不如清军 。
【历史故事】李自成从战无不胜到战无不败,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图片
李自成最大的优势 , 是在规模上 。
然而 , 李自成在抗清战略上的失误却很多 , 一直没有充分集中人力、物力对清作战 。
结果是:山海关、潼关 , 两次决定性会战 , 李自成都在兵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与敌作战!
如此 , 李自成完全不能抵挡清军 , 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