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晋国历史知多少 晋(唐)国至少有三群人

唐叔虞被册封的时候 , 唐国人群至少由三部分组成 。 一大部分是当地的土著 , 即所谓的唐人 , 这些唐人按照文献记载来说 , 可能就是夏人的后裔——这些夏人后裔很可能是世代居住在夏朝统治中心区域夏墟的当地族群 , 未必是夏族的后裔——因此分封唐叔虞的时候要“启以夏政” 。 另一部分是分封给唐叔虞的“怀姓九宗” , 就是文献上所说的隗姓狄人 , 也就是青铜器铭文中的媿姓狄人 , 因此要求唐叔虞“疆以戎索” 。 还有一部分就是唐叔虞带来的周人 。 当然可能还有来自其他地方或族群的人 , 因其数量较少、来源不明而难以确定 。 可以说晋国自唐叔虞被分封之初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
【爱历史】晋国历史知多少 晋(唐)国至少有三群人
文章图片
【爱历史】晋国历史知多少 晋(唐)国至少有三群人】北赵晋侯墓地M114出土叔夨方鼎图
对于原来作乱的唐人的贵族及其家族 , 可能对他们进行了惩罚 , 或者把他们迁徙到其他地方去了 , 就是今本《竹书纪年》和《左传》所说的一部分迁到了今陕西省西安市的杜这个地方 , 根据出土的杜国青铜器来看 , 杜地也可能在陕西省澄城县与韩城交界处一带;另一部分迁到了汉水流域的唐地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 , 范氏在追述其家世时曾说 , 他的祖先是唐人的一部分 , 所谓“昔匄之祖 , 自虞以上为陶唐氏 , 在夏为御龙氏 , 在商为豕韦氏 , 在周为唐杜氏 , 晋主夏盟为范氏” , 《国语·晋语八》的记载与之略同 , 这也可以作为唐人成分较复杂的一个例证 。 但这个陶唐氏并不一定是所谓的古尧帝 。 范氏自述其祖宗来源 , 当无疑问 , 以此看来 , 范氏本为祁姓 , 当是唐人后裔 。 通过研究 , 我们认为在曲村-天马遗址发现的头向东的墓葬属于西周唐人的墓葬 , 河南辉县琉璃阁发现的春秋晚期范氏墓葬也是头向东 , 与前者渊源有自 , 太原春秋晚期赵卿墓也是头向东的墓葬 , 也当属唐人 , 只是其为嬴姓 , 可见唐人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包含多个族姓 , 应该称为以祁姓唐人为主体的唐人集团 。
【爱历史】晋国历史知多少 晋(唐)国至少有三群人
文章图片
曲村-天马遗址鸟瞰
晋国早期异姓贵族甚多 , 曲村东向墓葬属于不同家族的唐人后裔 , 他们与周人和“怀姓九宗”的墓向不同 。 至于范氏是否有一部分被迁往杜地 , 后来又回归晋国 , 考古上还没有证实 , 其后裔在晋国成为显族 , 则是不争的事实 。 实际上晋国从一开始建国就重用异姓贵族 , 例如“怀姓九宗”贵族和唐人贵族 , 这在曲村-天马遗址已经得到证实 。 到了晋献公时期 , 吸取了晋昭侯和曲沃桓叔两宗长期内战的教训 , 大举进行灭公族行动 , 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 以后多代晋君选贤任能 , 大胆启用异姓贵族 , 不仅为晋国的繁荣强大注入了活力 , 也为最后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 。 据史书记载 , 在洪洞县存在一个赵国 , 赵国兴起于造父 , 属嬴姓 , 他给周穆王驾车 , 被封在洪洞县的赵城一带 , 但在田野考古上至今并没有什么发现 。 后来赵氏在晋国如日中天 。 从1988年5月在太原发掘的赵卿大墓及其家族墓地中 , 我们可以发现 , 他们的墓葬也是东西向 , 墓主人头向东 , 在晋南地区 , 头向东的墓主可能是唐人 , 那么赵氏原来或者就是唐人的一部分 。 晋国的赵氏是一个大族 , 后来发展得枝繁叶茂 , 把持晋国朝政多年 。
【爱历史】晋国历史知多少 晋(唐)国至少有三群人
文章图片
赵卿墓出土的列鼎
赵卿墓、范氏墓与洪洞县永凝堡墓地、曲村-天马遗址曲村墓地、侯马市上马墓地东西向墓葬墓主头向东的埋葬习俗是一致的 , 这些墓主头向东的东西向墓葬可能都是唐人后裔的墓葬 。 此外 , 在曲村墓地还发现了一部分头向西的墓葬 , 这些墓葬只是曲村墓地发掘区边缘的一小部分 , 实际上曲村头向西的墓葬应该还有很多 , 只是目前还没有发掘出来而已 。 这些墓葬有一部分是带有腰坑的 , 所谓的腰坑 , 是指在棺内墓主人的腰部下面的墓底有一个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坑 , 坑内一般埋葬狗或人等祭祀的东西 , 腰坑是在埋葬之前祭奠的坑 , 在商人的墓葬中比较流行 , 一般把它作为商人的后裔即殷遗民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 有趣的是在绛县横水墓地和翼城县大河口墓地也发现了大量头向西的墓葬 , 通过其中出土的青铜器铭文 , 我们知道这些头向西的墓葬的墓主是媿姓狄人 , 由此推断曲村墓地头向西的墓主也是狄人 , 也就是文献上记载的“怀姓九宗” 。 但绛县横水和翼城县大河口墓地则不是“怀姓九宗” , 而是新发现的两个西周小国——倗国和霸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