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曾亲手葬送满清江山

清朝的覆亡在很大程度上跟醇亲王载沣有直接关系 。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摄政王 , 载沣为挽救“沉疴在身”的清朝 , 开出一剂剂“猛药” , 结果最终非但没有拯救国家 , 反而亲手葬送了爱新觉罗氏的江山 。 那么 , 载沣到底是怎样一位人物?他最终的命运又如何呢?
载沣是首任醇亲王奕譞第五子 , 慈禧太后名义上的外甥 , 光绪皇帝的异母弟 ,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 , 生于光绪九年(1883年) 。 载沣七岁丧父 , 作为剩余的兄弟中年纪最长者 , 继承醇亲王的爵位 。 载沣虽然身为天潢贵胄 , 但身上却毫无公子哥骄堕放纵的习气 , 行为端正 , 说话做事有分寸 , 而且还颇为重视气节 , 在皇族中的形象很好 。
【爱历史】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曾亲手葬送满清江山
文章图片
醇亲王载沣是中国最后一位摄政王
义和团祸乱北京期间 , 到处抓捕、杀害洋人及教民 , 德国公使克林德便死在他们手中 。 克林德遇害后 , 德国政府强烈要求清政府惩凶、赔偿 , 并派亲王级别的人物到德国“谢罪” 。 清廷不敢开罪德国 , 对他们的要求“照单全收” , 在新任德国公使的建议下 , 派年仅18岁的醇亲王载沣赴德国“谢罪” 。
德国公使之所以指名道姓地要求载沣前往 , 无非是看中他无比高贵的身份 , 认为只要派载沣前往 , 才能体现出清廷的“诚意” 。 就这样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 载沣以头等专使大臣的身份 , 率团赶赴德国“谢罪” 。
在德期间 , 面对德皇要求其下跪道歉的命令 , 载沣严词拒绝 , 并与德皇据理力争 , 最终迫使德皇收回成命 , 仅以鞠躬礼了事 。 载沣坚持气节的表现 , 深得清廷上下赞许 , 慈禧太后大为满意之余 , 便对载沣刻意栽培 。 在慈禧太后去世前的7年时间里 , 载沣历任随扈大臣、健锐营掌印大臣、正红旗满族都统、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军机大臣等职 , 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便已成为一品大员 。
【爱历史】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曾亲手葬送满清江山
文章图片
【爱历史】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曾亲手葬送满清江山】溥仪幼年登基 , 国政由载沣执掌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故去 , 清朝的国运又迎来一个大转折期 。 慈禧太后临终前 , 遗命由载沣的长子溥仪入继大统 , 而由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 , 全权处理军国大政 。 就这样 , 时年才二十五岁的载沣“一步登天” , 成为没有皇冠的帝国统治者 。
载沣上台后思虑的第一件事 , 便是如何除掉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袁项城 。 载沣之所以痛恨袁项城 , 一方面是他怀疑光绪帝之所以被幽禁而死 , 是拜袁项城当年“出卖”维新派所致;一方面是忌惮于他背后强大的北洋集团 , 担心他会以此为资本谋国篡位 。
载沣本想借故处死袁项城 , 但后者电召亲信段祺瑞率兵入京 , 以帮助朝廷平息南苑兵变为由 , 对清廷进行军事威胁 。 载沣自知不能采取强硬手段 , 便改而采取解职、遣放的手段 , 将袁项城撵回河南彰德 , 去过他的“垂钓洹水”生活 。
【爱历史】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曾亲手葬送满清江山
文章图片
载沣甫上台 , 便赶走了政敌袁项城
载沣赶走袁项城之后 , 自以为再无威胁势力 , 遂放开手脚 , 实施各项改革 , 以期重振国运 , 挽救垂死挣扎中的大清 。 然而载沣的一剂剂“猛药”非但没有拯救大清 , 反而把这个沉疴在身的“病人”直接送上“死亡之旅” 。 在载沣执政的第四个年头 , 武昌起义爆发 , 革命风潮波及全国 , 半壁江山迅速变色 , 清廷岌岌可危 。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 载沣被迫敦请政敌袁项城复出收拾“残局” , 并任命他为总理大臣 , 将军政大权全部拱手相让 , 并宣布卸任摄政王的职务 。 放弃权力的载沣成了“没牙的老虎” , 眼睁睁地看着袁项城欺负隆裕太后、宣统帝这一对孤儿寡母 , 心中虽然愤恨但又无能为力 。 载沣卸任还不到四个月时间 , 袁项城便逼迫宣统帝退位 , 存续近三百年的清朝就此覆亡 。
【爱历史】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曾亲手葬送满清江山
文章图片
在袁项城的逼宫下 , 满清朝廷最终覆亡
满清灭亡后 , 载沣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 不再过问外界事物 , 对满清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也不热心 。 他之所以如此 , 或许是觉得清朝在灭亡时已人心尽失 , 不可能有复兴的希望 。 所以 , 无论是张勋复辟期间 , 还是溥仪在东北自组伪满政权 , 载沣都没有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