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综艺”时代的终结( 三 )


“大综艺”时代的终结
文章图片
0713男团《快乐再出发》
对于打出知名度的腰部综艺 , 广告招商也成为收入补充 。 例如 , 同样“裸播”的《毛雪汪》在后期渐渐加入了宜家、瑞幸、百事等广告客户 。
毕竟当节目在市场上有了成绩 , 会比单纯的节目方案 , 对客户的吸引力更大 。
然而 , 这个模式 , 在现实中依然阻力重重 。
首先是中下游制作公司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
这类公司过去大多以项目承制方的身份与平台合作 , 不负责招商也不承担招商结果的风险 , 只赚取节目制作费 。 因此从企业经营的层面 , 往往“不见兔子不撒鹰” , 只要开张 , 每一单都不会是赔本买卖 。
然而 , 内容分账模式下 , 制作公司则需要承担项目的成败风险 。 对抗风险能力极弱的中小型企业 , 一个综艺项目的失败就足以拖垮一家公司 。
即使项目顺利 , 执行阶段需要自行垫付所有前期成本 , 对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也是巨大的压力 。
其次 , 对综艺成本的管控也需要重新建立标准 , 毕竟对于过往动辄操盘过亿项目的制片人来说 , 省钱比花钱要难太多了 。
《闪亮的日子》第一季的单期成本不过10w , 制作团队也是极致压缩 , 基本拍摄就是一两个导演带着摄影师就去了 , 周末再把所有艺人聚在大千的会议室里 , 一起录制观察室的部分 。
在这样极致节省的情况下 , 才实现了基本收支平衡 。
“大综艺”时代的终结
文章图片
《闪亮的日子》拥挤简陋的观察室
以往“一年不开工 , 开工吃一年”的巨大利润率将一去不复返 。
另一方面 , 对综艺行业从业者来说 , 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渐渐增长 。
在强调大型团队合作的时候 , 岗位精细化是趋势 , 编剧和导演职责分离 , 每个岗位又分助理、组员、组长、总负责各个职级 , 在自己的岗位做到专精是关键 。 然而随着团队精简 , 一个前期能编剧、执行能操机 , 后期能上机的全能导演成为香饽饽 。
“不管怎么样 , 能开工就是好的 。 ”
一位过往操盘千万级项目的总导演 , 兴致勃勃聊起了自己目前正在筹备的一档500万体量的微综 , 忍不住自我调侃:“换作过去 , 这种量级肯定是看都看不上的” 。
当大综艺时代落幕 , 这些靠着内容分账的微短综艺里或许藏着能酝酿下一个新内容的种子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 , 作者:厚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