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赵光义?

每个朝代都能很多的秘闻 , 也有很多的争议 , 宋朝也不例外 。 说起宋朝的秘闻排在第一的恐怕就是''赵匡胤传位之谜了吧'' ,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呢?
现在流行的观点有三种:第一个传帝位给赵光义不是赵匡胤的本意而是杜太后的意思;第二个说是赵光义用了不风不得光的手段取得了皇位;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传位给赵光义是赵匡胤的本意;到底哪种情况才更符合实际呢?我们今天试着就来分析一下:
【历史故事】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赵光义?
文章图片
第一种不是赵匡胤本人的意愿 , 而是其母亲杜太后意思 。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 , 杜太后在弥留之际召见了赵匡胤 , 问他为何能够得到天下?赵匡胤说是''祖上积德'' 。 但是杜太后却说是''柴荣传帝位给幼子''的原因 , 并告诉赵匡胤要在将来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弟弟 。 于是杜太后让赵匡胤和赵光义在赵普的见证下立下''盟约'' , 并封存在金匮之中 , 这是非常著名的''金匮之盟'' 。
这个''金匮之盟''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其实原来一直没有人怀疑这件事 , 但是直到清代才有人提出了疑问 , 认为这个盟约是虚构的 ,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这个盟约是伪造的 , 为什么呢?在杜太后去世时 , 赵匡胤只有34岁 , 正值壮年 , 此时说传位的问题还有点为时过早 , 而且这个时候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14岁(已基本快要成年了),次子也有8岁 ,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出现后周那种''立幼子为帝''的情况 。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 赵匡胤他做了17年皇帝死的时候已经50岁了 , 儿子们也都成年了 。 还有就是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在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并公布出来的 。 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 , 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这样的话岂不是更能名正言顺?而且即使是赵匡胤真的很孝顺 , 但是仅凭杜太后的一句话就让赵匡胤惟命是从的将皇位传给赵光义的可能性也不大 。 所以第一种说法并不太可信 。
【历史故事】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赵光义?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赵光义?】第二个说是赵光义用了见不得光的手段取得了皇位;持这种观点的人依据是《宋史纪事本末》的记载:冬十月 , 帝有疾 。 壬午夜 , 大雪 , 帝王召晋王光义 , 嘱以后事 。 左右皆不得闻 , 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 , 若有逊避之状 。 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 , 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 , 宋皇后见晋王愕然 。 连呼曰:''吾母子之命 , 皆托于官家 。 ''晋王泣曰:''共保富贵 , 无忧也 。 ''甲寅 , 晋王光义既皇帝位 , 改名炅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烛影斧声'' 。
但是仔细想想这种说法也不可信 , 赵匡胤那可不是一个糊涂的人呀 , 如果不是有意传帝位给赵光义 , 那么他还用单独叫赵光义来交代后事吗?他会想不到在不传位于赵光义时 , 赵光义有对他不利的可能性吗?所以第二种可能也不太大 。
【历史故事】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赵光义?
文章图片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传位给赵光义是赵匡胤的本意;我们先看一个惯例:中国五代时期的后晋 , 后汉 , 后周的皇位继承人都曾经受封过一个共同的头衔--开封府尹!!后晋出帝石崇贵 , 后汉高祖时的刘承训 , 后周世宗郭荣(柴荣) , 全部在继位前获得这个头衔 。。。
还有后来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二子赵元佑(准意义上的第二位太子 , 在长子元佐''疯''了后) , 第三子真宗赵元休 , 钦宗赵桓 , 只要是正常成年的太子 , 他们的头衔之一都会有开封府尹!而在赵匡胤建国后他弟弟的封号就是晋王并领开封府尹 , 那么也就是宋太祖确实是有意把赵光义做为接班人来培养的 。 至少早期是这样的考虑的 。
【历史故事】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赵光义?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把赵光义做为接班人来培养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还年幼 , 当时国家没有统一 , 如果他真的不测的话(毕竟赵匡胤也经常出去打仗)不至于国家出现幼主 。 如金匮之盟中说法基本一致 。
那么在赵匡胤的儿子长大后赵光义还是不是首选的接班人呢?我觉得显然不是 。 赵匡胤其实也同时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儿子 , 在考查自己的儿子 。 开宝六年(973年) , 宋太祖授任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这个时候他的儿子的位置都已经很高了 , 唯一的就是没有封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