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花脚大仙分享《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孔道遗珍篇

【历史故事】花脚大仙分享《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孔道遗珍篇
文章图片
《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
孔道遗珍篇
【历史故事】花脚大仙分享《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孔道遗珍篇】中国丝绸博物馆特展系列
花脚大仙分享
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 , 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的“西海长云:6-8世纪的丝绸之路青海道”主题展览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 。
“西海长云”展览由“雄据海西、锦衣肉食、孔道遗珍、考古卌年”四大单元组成 , 以吐谷浑古国的历史、文化、生活、艺术为切入点 , 讲述丝绸之路青海道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贡献 , 在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历史过程的重要地位 。 展出的100余件极具高学术价值的文物精品分别来自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都兰县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
此次展览是第一个关于吐谷浑的历史文化展览 , 也是第一个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展览 , 更是第一个聚焦海西吐蕃考古的展览 。 展览以文物为核心 , 充分展示了丝绸之路青海道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浙青文化互动的成果 , 对深化浙青两省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 据介绍 , 展览延续至9月18日 。
【历史故事】花脚大仙分享《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孔道遗珍篇
文章图片
三、孔道遗珍
青海道是丝路的重要支道之一 , 或称丝路南道 。 特别是在6-8世纪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 魏晋南北朝时 , 河西走廊或因各政权的割据 , 或因北朝控制了河西走廊 , 南朝诸政权欲与西方交往 , 则只有通过时据有青海等地的吐谷浑来进行 , 故史称“吐谷浑道”或“河南道” 。 在此道上 , 不仅西域诸国嚈哒、波斯、龟兹、于阗及漠北柔然等由此路至南朝朝贡贸易 , 且有中外僧人求法、弘法往来于此道 , 如慧览、法献、宋云、慧生、阇那崛多等 。 更有众多的中外商贾在此道上往来贸易 , 有时胡商队伍一次可达二百余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达万匹 。 至隋唐时期 , 青海路仍然发挥其在丝路上的作用 。 因此 , 青海道沿途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遗迹 , 出土了很多珍贵文物 , 见证着丝路青海道的沧桑变迁 , 见证着中西方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 。
【历史故事】花脚大仙分享《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孔道遗珍篇
文章图片
1.翼冠王者
在都兰热水考古出土物中 , 发现一些戴着双翼王冠的像 , 有在锡盘上 , 有在金片上 , 也有在织锦上 。 双翼王冠常见到萨珊波斯王冠上 , 特别是在波斯银币上十分常见 。 北朝到隋唐之间 , 这类银币在丝绸之路青海道上也有出土 , 推测可能这类双翼王冠的造型已影响到吐谷浑和吐蕃的冠饰形象 。 同时也说明 , 在都兰发现的这些戴有双翼王冠的人物 , 应该都是代指当时当地的王者 。
人物纹贴金锡盘
唐(8世纪)
残半径24.8、高1.5、口沿厚0.3厘米;重1100克
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都兰县博物馆藏
此盘宽平缘 , 浅腹 , 平底 , 但受损严重 , 残存仅1/4左右圆形 。 盘缘饰三角形花瓣 , 盘中心为花草团窠人物 , 头戴翼冠 , 应该为王者 。 环绕中心图像有宴饮人物图像 , 人物或坐于毯上 , 或立于帐旁 , 或相拥相伴 。 外围有胡服人物牵马、骑射飞奔图像 , 间杂以山石、花草、飞鸟、奔狮等 。
【历史故事】花脚大仙分享《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孔道遗珍篇
文章图片
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波斯萨珊王朝(224-261年)
直径2.5-3厘米
西宁市城隍庙街出土
青海省博物馆藏
该批出土的银币是由印模压印出来的 , 同款有61枚 。 正面是王者的肖像 , 带有新月纹王冠 , 冠后有卷发及飘带 。 银币的背部花纹都是萨珊的拜火教祭坛 , 坛上有火焰 , 火焰的两侧是五角星(或六角形)和新月 , 以及相对而立的祭师 。 背部多有铭文 , 左侧为纪年铭文 , 右侧表示铸币地点 。
【历史故事】花脚大仙分享《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孔道遗珍篇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花脚大仙分享《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五孔道遗珍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