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小众,始终不死的播客营销为何又火了?( 二 )

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小众,始终不死的播客营销为何又火了?
文章图片
图为Anchor内的盈利模式
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小众,始终不死的播客营销为何又火了?
文章图片
中文播客"变现"史有意思的是 , 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中 , 播客并没有朝着西方既定的商业化路径走 , 音频媒介反而是在知识付费开始的 。 从2015年开始 , 得到、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等知识付费和音频平台 , 其内容包括付费课程、有声书、相声、音频周波等 。 但从本质上看 , 不论是知识付费课程还是有声书 , 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播客 。 因为从定义来看 , 播客更加强调博主的个人特色 , 强调选题的有趣和解读的深入 , 听众能从中获得乐趣 , 与"脱口秀"算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但同样作为小众平台之一 , 在抖音短视频崛起后 , 音频内容迅速被视频内容取代 , 夺走了人们的注意力和碎片时间 。 近两年 , 随着各个平台流量红利进入末期 , 中文播客才又一次进入商业品牌的视野 。 2020年 , “小宇宙”姗姗来迟 , 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中文播客平台就此出现 。 虽然是珍贵的流量"洼地" , 但其实目前多数中文播客平台仍然没有走出“小众”的圈层 。 据统计 , 截至2022年2月 , 除了主流音频平台外 , 目前国内常态化运营的播客客户端仅剩荔枝、汽水儿和小宇宙三家 。 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小众,始终不死的播客营销为何又火了?
文章图片
图中分别为汽水儿、荔枝、小宇宙APP界面好在三大平台一开始就同步发展了广告植入、订阅收费等商业盈利模式 。 根据平台的特点 , 中文播客是如何走上"吸金"之路的?去年618、双11期间 , 包括播客公社在内的多家机构和播客参与音频平台的大型营销活动 , 基于平台本身的产品基础 , 还出现了同时发动十几个播客节目联动来对《哈利波特》有声书的集体营销 。 其次是播客公社、JustPod、声动活泼等机构 , 也为品牌提供了定制电台的服务 。 包括飞书、巨量引擎、三顿半、永璞等在内的品牌都在试水定制化品牌播客 。 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小众,始终不死的播客营销为何又火了?
文章图片
图为JustPod、声动活泼分别为巨量引擎、飞书定制的品牌播客而像随机波动这样的头部播客 , 则可以面向粉丝群体通过生产贩卖周边来实现经济收益 。 今年夏天随机波动发布的周边 , 两款布包一经上线就被抢购一空 , 甚至还发动了二轮补货 。 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小众,始终不死的播客营销为何又火了?
文章图片
图为随机波动的部分节目单媒体人也是国内播客的重要玩家 , 正在探索打造头部的播客节目 。 图文和视频领域的头部KOL纷纷入驻播客领域 , 比如36氪的《新商业观察》、人物杂志的《是个人物》、GQ的《GQTalk》、梁文道的看理想旗下的《八分》《看理想电台》等等 。 品牌借力播客服务机构进行品牌营销 , 也是常见方式之一 。 以主要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播客和数字音频服务的Justpod为例 , 其作为涉及孵化节目、用播客服务企业的播客公司 , 始于原媒体人杨一和程衍樑在2018年2月创办的文化类播客节目《忽左忽右》 。 在相继成功打造GGV纪源资本和LinkedIn的《创业内幕》、《转折点》两档节目后 , 又帮助品牌方制作属于自己的播客节目 , JustPod也随之成立 。 现在Justpod主要通过制作品牌播客服务企业 , 并以此作为盈利的主要渠道 。 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小众,始终不死的播客营销为何又火了?
文章图片
图为JustPod制作、出品的部分节目
除了找播客机构 , 品牌也可以自己上手做播客 。 比如泡泡玛特就在荔枝播客上线《POPPARK》 , 通过一系列对潮流文化的介绍和传播 , 除了能够与消费者建立更深的情感链接 , 泡泡玛特也在使用多样化的媒介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品牌声量 。 品牌进军播客市场 , 侧面也反映了对品牌故事及品牌形象塑造的需求 。
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小众,始终不死的播客营销为何又火了?
文章图片
品牌为何爱上播客?在中国 , 品牌入局播客是近两年的事情 。 特别是疫情之后 , 品牌投放播客的热情在增加 , 品类也涵盖美妆护肤、日常消费品、数码产品等多种类别 。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 , 做播客不在于流量和转化 。 相对于其它渠道 , 播客流量虽然微乎其微 , 但有两大优势:一是投放性价比较高 。 低投入、高回报 , 是播客作为流量洼地的优势 。 数据显示 , 微信阅读量均价是1.5元/次 , b站观看量均价为0.6-1元/次 , 相比之下 , 播客收听量均价是0.05-0.1元/次 。 二是受众对播客中的广告接受度较高 。 调研显示 , 接近九成的中国播客听众对播客商业化持正面态度 。 而且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甚至对播客主播或者嘉宾具有粉丝心理 , 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听众对某一播客节目及主播的黏性 。 对于抖音短视频类的“内容快消化”营销 , 播客营销的最大区别在于长周期的内容力和影响力 , 也就是作用在品牌上的长尾效应 , 通过长时间的沉浸来塑造与用户的连接 , 潜移默化地完成品牌的塑造播客的渠道和媒介优势决定了 , 品牌营销将大于效果营销 。 不可否认的是 , 播客平台内的人大多是在用爱发电 。 播客的制作门槛虽然不高 , 但是内容门槛却不低 。 个人播客节目往往依靠主播自己的内容输出 , 不仅需要主播自身有过硬的专业素养 , 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情绪价值提供能力 。 既然平台持续加码、品牌纷纷入局、头部播客节目累积 , 中文播客目前为何又没走出不温不火的困局?一是播客市场和生态仍小众 , 出圈难 。 不仅在受众群体上范围有限 , 播客节目的提供的内容也是不够的 。 在同期短视频已经圈住市场大多数流量的时候 , 如果播客只能打出感情牌加深与受众的羁绊 , 却无法打造一整个播客生态闭环 , 保持内容和需求的稳定供给 , 这无疑给市场的持续扩充打下一个问号 。 二是与短视频、直播相比 , 播客的广告转化也是低效和难以估测的 。 音频节目里你很难看到实物 , 通常只能通过主播的描述来感知产品 。 除此之外 , 许多平台在广告转化链路上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搭配 , 很难达到提高转化的效果 。 由于播客节目通常多渠道多平台上线 , 在全网数据尚未互通的情况下 , 播放量统计、链接追踪等都成了难题 。 三是播客的免费模式让个人原创者的变现之路仍然坎坷 。 大多数主播仍然用爱发电 , 但如果长时间受不到用户的关注 , 或是难以从中变现 , “用爱”也恐难以为继 。 播客《津津乐道》的主播朱峰就曾发过一条即刻动态 , 他把制作播客的阶段分成了兴奋期、迷茫期、突破期、瓶颈期以及发展期 , 瓶颈期就不得不考虑“为爱发电 , 叫好不叫座怎么办 , 变现怎么办”的问题 。 无论是对创作生态还是创作内容来说 , 这都不是能让播客得以长久的方式 。 相比于已然成熟和壮大的美国市场 , 播客在中国市场只是走过了刚开始兴起的头几年 。 尤其疫情之下 , 播客的发展奠定了高开的基调 , 随之涌入的品牌与机构不计其数 。 但中文播客如何在热潮褪去之后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 还亟待探索 。 得益于播客的热度和海外成熟的播客生态 , 越来越多的播客SaaS产品出现 , 供更多的创作者可以轻松参与其中 。 36氪企服点评根据市面上的播客制作、音频处理以及托管分发的三类软件 , 选择了以下产品供企业选型参考 。 播客制作类:相较于以往一支手机或录音笔直接录音 , 现在的在线平台给了播客制作更多可能 。 人们不仅可以像在面对面的形式下进行声音录制 , 还可以将保持每一个对话者拥有不同的声音轨道 , 保留声音最初的录制状态 , 这对于以声音作为内容载体的播客来说十分重要 。 由此诞生了以下专门为录制、剪辑播客而生的一站式播客解决软件和平台 。 1.ZencasterZencastr是一款专门为远程录制播客而生的在线工具 。 生成专属的虚拟录音间链接后分享给参与录制的主播 , 在浏览器上打开就可以加入录制 。 Zencastr为每位参与者单独创建一条音轨 , 即使是免费账户 , 也可以创建128KMP3的音轨 , 方便后期进行多轨剪辑和混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