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的大道正气

《一日三餐》的大道正气
文章图片
以记录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奋斗经历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开播后 , 获得了广大观众一致好评 。 该剧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等多个领域 , 展现了2012年至2022年这十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化 。 其中《一日三餐》单元剧 , 走进生活 , 贴近百姓 , 通过袅袅升起的烟火气 , 有声有色地记叙了过去十年发生在舌尖上的故事 , 立意高远 , 眼界宏阔 , 手法细腻 , 刻画到位 , 把历史进程中改革创新的巨大能量充分地激发了出来 , 不断彰显出前所未有的中国之变和时代之变 。
《一日三餐》的大道正气
文章图片
通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 新时代气象万千的大好时光 , 主要是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小人物的普通故事逐渐呈现出来的 。 这里有退休干部闫伯、有退休工人白叔、有退休演员丁娘娘 , 有人民监督员“老醋” , 他们各有不同的生活经历 , 都对美好生活有着热切的向往 。 在日常生活中 , 他们各有所趣 , 却共有一个爱好 , 那就是喜欢吃五味叔做的肠粉 , 几乎天天吃 , 永远吃不腻 。 透过这一碗碗有滋有味的肠粉 , 我们可以咀嚼出他们生活中的味道 , 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 看到社会的发展给他们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 。 比如 , 丁娘娘遇到楼下卡拉ok厅声大扰民的问题 , 开始时求门无道 , 后来有关部门主动上门解决 。 你有所呼 , 必有所应 。 所以 , 他们每天聚到一起 , 都一扫愁容 , 吃得开心、谈得开心、玩得开心 , 欢声笑语 , 乐在心中 , 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一日三餐》也因此散发出了浓郁的生活质感和时代气息 。
《一日三餐》的大道正气
文章图片
《一日三餐》的大道正气】通过小结构展示大视野 。 电视剧的结构并不复杂 ,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 就是抓住五味叔和女儿蔡云两个不同的理念来进行对比结构的 。 一个是做肠粉变老的 , 一个吃肠粉长大的 , 他们本应都对肠粉充满深情 , 却因此分道扬镳 。 五味叔要坚持做廉价肠粉 , 蔡云却认为要做高档消费 , 他们之间的矛盾集中在把店名由“一日三餐”换成“皇家鲍翅”之时突然爆发 , 不可调和 , 也因此各走各路 。 一个是街边门店 , 一个是高档酒楼 , 彼此毗邻而居 , 经营理念却天壤之别:一个是把街坊邻居作为重点 , 满足新老顾客熟悉的口味;一个是把请客吃饭作为财神 。 随着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 “皇家鲍翅”因此变得门可罗雀 , 而“一日三餐”依旧门庭若市 。 这是因为肠粉的根在街头巷尾 , 肠粉的魂是老百姓 , 老百姓的需要才是最为广阔的市场 。
《一日三餐》的大道正气
文章图片
通过小细节体现大意境 。 一日三餐绘就的天光云影 , 靠的玲珑剔透的一笔一画 , 该剧集对所要讲述的故事都做了最大限度的艺术提炼与浓缩 , 摈除了说教 , 挤掉了水分 , 将畅叙历史性转变的发展趋势全部转换为细腻生动的具体细节 , 于寻常处见奇崛 , 寓宏大时见精巧 。 既有工笔画的细致秀美 , 又有大写意的壮阔意境 。 剧中有两个细节 , 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五味叔不断摇磨的镜头 。 这是为第二天早上肠粉提前做好食材准备 , 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把米浆磨好 , 因此 , 画面反复多次地出现了这样的特写镜头 , 入木三分地描摹了这个从米到浆的过程 , 看上去好像是他要兑现自己把好的食材原味发挥出来的诺言 , 因为许多人的日子都是早晨从他的一份肠粉开始的 , 如果不能发挥好食材的原味 , 不仅是对原材料最大的失礼 , 也是对顾客的最大不敬 。 事实上这个细节 , 还有隐喻的言外之意 , 就是五味叔所说的“做人要有良心 , 肠粉就是良心” , 他矢志不渝 , 坚持不懈 , 确保祖传的肠粉服务顾客不变形、不变味、不走调 。 在他看来 , 这是习惯 , 也是情怀 , 更是责任 。 二是“老醋”的映山红 。 这是“老醋”送给五味叔的一盆花 , 那天蔡云为了增加生动的色彩 , 把它搬到了高档的餐桌上 , 希望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但没想到 , 叶子很快就黄了 , 没有了精气神 , 说明放错了位置 , 这里的风气不适合它的成长 , “老醋”看到被扔掉的映山红 , 非常心疼 , 又把主动把它捡了回来 ,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和调理 , 又重显枝繁叶茂 , 这说明只有回到人间的烟火中 , 才能恢复它的勃勃生机 。 在剧中 , 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 , 编导通过这种剖石取玉的精益求精和以小博大的匠心独运 , 拨动了许多震撼人心的艺术之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