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其兴‖家乡·白洋河( 二 )


令人振奋的是 , 政府近些年已在高度关注河道治理 , 采取措施努力恢复自然生态 , 甚至规划了功能齐备的沿河景区 。 不远处的上游 , 一道道整齐的石砌堤岸、橡胶河坝等早已立起;河道经过数次疏浚 , 贮满了水 , 水中播下了莲藕、荷花 , 放养了鱼苗;河两岸修了路 , 种上了大量花草绿植;还搭建了各色人文景观;旁边也建起了数个水文观测站、污水处理厂……沿河便成了一个偌大的湿地生态公园 。 闲暇时期的农人、周围厂区下班后的工人 , 常去信步 , 吹一吹十里荷风 , 听听鸟语 , 闻闻花香 , 垂一垂钓 , 洗一洗衣服……甚至还有了泛舟 , 一切赏心悦目 。 儿时的白洋河 , 在经历了数年的“黯淡”之后 , 现在角色又开始转变了 , 沐浴政策春风 , 为了天更蓝、水更清、花更香 , 为了人们共享几十年改革开放富裕之后的美好生活 , 它又摇身一变 , 成了另一个面积更大、功能更丰富、景观更精美的生态乐园 。 人行其间 , 其乐融融!
林其兴‖家乡·白洋河
文章图片
河道整修规划正在一点点向下游延伸 , 不久 , 我所待的这桥边 , 也定会比它的上游更缤纷璀璨 。 人们都热切憧憬着 , 也共同参与着家乡的生态治理 , 白洋河 , 又常见欢乐的劳动号子声 , 响彻云霄 。 村里的孩子们又要有他们新的玩耍处了 。
“在呆什么呢?傻子啦 , 想下就下去看看呗 。 ”妻子一句话将我从“漫长”的思绪中扯了回来 , 其实这“漫长” , 也就是电光火石之间 。 停车下桥 , 一会儿便来到了水边 , 依稀还有台风过境洪水泛滥的痕迹 。 这河边已被前期的洪水冲刷出些些碎石 , 水中多处转着漩涡 , 样子很深 , 却不知有多深 , 确实有些“危险” 。
立在水边 , 人是境非 , 颇有似孔夫子当年在川上之感喟:“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 ”生命是如此之短暂 , 人会一日日变 , 河也会一日日变 , 沧海桑田 , 也只是历史长河之一瞬 。 是不是我也变了?正又发呆之际 , 妻说:“你看看这些石头 。 ”
妻子喜欢石头 , 走到哪都要拣拾一堆带回家去 。 今日却不为捡拾 , 她看出了我心中之思 。 “你看这些石头 , 曾经哪一个没有棱角?一块就是一个故事 。 可一旦躺这里 , 天天日晒风吹水冲 , 时间久了 , 就慢慢都变成了几乎一个样子 , 棱角圆了、平了 , 表面光了、滑了 , 凹凸少了 , 再也少见原来的模样 。 在岁月的长河中 , 谁又不是这样的石头?这白洋河 , 以前是游乐场 , 如今也是栖息地 , 水虽磨石 , 却也养石 。 ”我抬头看她 , 知她在以石喻我;在夕阳的余晖中 , 她是那么地淡然 , 微笑着视我 , 眼睛清澈得就像童年家乡的河水 。
林其兴‖家乡·白洋河
文章图片
是啊 , 天地万物本为一体 , 我是我 , 也是河 , 也是这石 , 岁月沧桑是每人的必经 。 待一日铅华洗尽 , 若这家乡之河 , 之石 , 即便数度换了模样 , 心仍在;有一隅 , 处一方 , 可借他人鉴 , 可供他人享 , 可与他人言 , 淡极便好 。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 , 以前有棱的时候 , 各有各的故事;如今 , 圆了润了 , 也都还是 , 各人装着各人的故事;只是这故事 , 是什么并不重要了 , “天下何思何虑?一致而百虑 , 殊途而同归 。 ”人啊 , 总是要诚挚地向前 。
“走吧 , 妈在家包饺子哩” , 妻又喊我 。 我微微一笑 , 与她一起上桥 。 入秋了 , 这几日上嘴唇中间火燥生疮 , 有些崩裂地疼 。 这笑刚到一半很快又被收回来了 , 应该挺难看 。 妻不嫌弃 , 她仍是笑盈盈牵我 。
夕阳很快就落下山去 , 红黄的水面开始变得乌青 。 这白洋河 , 流淌了不知几百上千年 , 哺育了两岸不知多少苍生 , 贮藏了不知多少人淳善的梦;它静静地流淌着 , 有时还潜入地下 , 无论身边如何变化 , 也只是滋润着周际 , 不争、不哀、不吵 , 甚至连一声轻轻的埋怨都没有 , 上善若水啊!
停车驻足这一刻 , 我和妻一起温馨着这过往 , “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 , 扑落一身的疲惫浮躁 , 回家了!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
林其兴‖家乡·白洋河
文章图片
作者简介
林其兴 , 男 , 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 。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协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微刊编委 。 徜徉于教育与文字世界多年 , 喜阅读 , 喜传统文化 , 喜音乐 。 近年来始有创作 , 或练笔 , 或慰情 , 多以生活感悟、岁月沉淀为题 , 书写半世浮华 , 尘埃人生 。 自己有文学公众号“一梦南柯与陌上花开” , 发文百余篇 。 现于栖霞从事教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