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何四十多万赵军始终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二 )


赵孝成王则派廉颇率军救援上党 , 于是秦赵两国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上党之战” 。 秦赵在上党对峙多年 , 赵国国力逐渐不支 , 赵孝成王就想尽快结束战争 , 但廉颇经过几次战败后 , 便采用固垒坚守的方针 , 想以此挫败秦军的速胜之谋 , 一直怯缩不战 , 加上秦国采用了反间计 , 为此赵孝成王换赵括为将 , 反击秦军 , 于是拉开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
【爱历史】为何四十多万赵军始终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文章图片
白起是如何全歼赵国四十五万大军的?
赵括率领二十万援军赶到长平就任后 , 当即更换部队将领 , 改变制度 , 随后改守为攻 , 反击秦军 。 秦昭襄王得知后 , 就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奔赴前线领军作战 , 原秦军主将王龁担任副将 。 《史记》记载:“赵括既代廉颇 , 悉更约束 , 易置军吏 。 秦将白起闻之 , 纵奇兵 , 详败走 , 而绝其粮道 , 分断其军为二 , 士卒离心 。 ”
白起针对赵括鲁莽轻敌、缺乏战场经验的弱点 , 制定采取诱敌深入 , 迂回包抄的战术 , 目的是佯装战败 , 以退诱敌 , 从而让赵括轻狂骄纵 , 乘“胜”追击 , 故而使数十万赵军脱离堡垒 , 倾巢出击 。
【爱历史】为何四十多万赵军始终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文章图片
【爱历史】为何四十多万赵军始终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史记》记载:“秦军详败而走 , 张二奇兵以劫之 。 赵军逐胜 , 追造秦壁 。 壁坚拒不得入 , 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 , 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 , 赵军分而为二 。 ”
白起则让秦军一部分主力加固、坚守防御工事 , 因此赵括率军追至秦军壁垒后无法攻克 。 另一面出动两支奇兵 , 一支两万五千人的轻装骑兵突袭到赵军背后 , 占据秦岭 , 百里石长城防线 , 切断赵军后路 。 另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迅速穿插于赵军中段 , 进而完成分割包围 , 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 , 失去统一指挥 , 并切断了赵军的运粮通道 。 《史记》记载:“秦出轻兵击之 。 赵战不利 , 因筑壁坚守 , 以待救至 。 ”
【爱历史】为何四十多万赵军始终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文章图片
至此赵括率领的数十万赵军陷入白起利用地形准备的袋形埋伏圈 , 加上粮草断绝 , 赵国士兵军心涣散 , 战斗力大减 。 赵括为了稳定军心 , 连斩八名都尉 , 下令让数十万赵军从不同方向冲击白起事先在预期歼敌地区修筑的包围壁垒 , 但白起修筑工事本就是作为辅助进攻手段 , 目的就是防止敌军突围 , 赵军因此始终无法突围成功 。 《史记》记载:“秦王闻赵食道绝 , 王自之河内 , 赐民爵各一级 , 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 遮绝赵救及粮食 。
这时白起乘机派出精锐部队开始进攻 , 结果赵军失利 , 只好修筑防御工事 , 进行固守 , 等待赵国派兵救援 。 不过秦昭襄王听说赵军粮道被切断后 , 就下达了全国动员令 , 并亲自赶到河内郡 , 赐封当地百姓一级爵位 , 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支援长平战场 , 以阻拦赵国援兵 , 和断绝赵军粮道 , 因此数十万赵军的退路被彻底堵死 。
【爱历史】为何四十多万赵军始终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文章图片
之后白起又下令让骑兵不断骚扰赵军 , 进一步打击、瓦解赵军斗 。 在包围断粮一个多月后 , 赵军士兵因为饥饿 , 甚至开始互相残杀充饥 , 赵括就利用赵军求生的本能 , 将大军编成四队 , 轮番突围 , 但赵军此时饥饿不堪、且军心涣散 , 始终都无法突破秦军包围防线 。 《史记》记载:“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 , 皆内阴相杀食 。 来攻秦垒 , 欲出 。 为四队 , 四五复之 , 不能出 。 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 , 秦军射杀赵括 。 括军败 , 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 ”
无奈之下 , 赵军主将赵括只好组织出一支精锐部队 , 并亲自率军突围 , 结果不但没有突围而出 , 赵括自己也死于秦军乱箭之下 。 主将战死后 , 赵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 剩余的数十万的赵军在走投无路下选择了投降 。 不过他们却再也没能回到故国 , 也没有被秦军收编 , 最终被白起下令坑杀 , 四十多万赵军埋骨长平 。
【爱历史】为何四十多万赵军始终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文章图片
结语:
长平之战中 , 赵括之所以没能带领数十万大军突破白起防线 , 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赵括缺乏战场经验 , 且轻敌冒进 。 且不闻廉颇担任主将时 , 赵军接连被秦军击败 , 赵括缘故能一战“击溃”秦军 , 难道是廉颇太菜 , 还是秦军变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