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高考太难?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高考”有多卷吧

近年来高考生们普遍反映如今高考的难度逐年增加 , 难度超乎想象 。 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高考” , 其难度可是一点不亚于今天 , 甚至比现代高考“卷”得多 , 不信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爱历史】高考太难?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高考”有多卷吧
文章图片
古代的高考正式的名称叫科举考试 。 它是我国自隋唐以来选拔官员的一种考核方式 , 简单概括它的本质就是做题当官 。 国家统一出考题进行考试 , 学生则根据题目写作文 , 写得好的就能获得当官的机会 。
【爱历史】高考太难?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高考”有多卷吧
文章图片
拿明、清时期的读书人来举例子:一个正常的读书人如果要去考科举 , 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呢?第一步要经过童试 。 童试又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 。 考过之后就可以进入官学 , 成为生员 , 也就是俗称的秀才 。 当秀才有很多好处 , 比如不需要服徭役;见了知县老爷 , 不用下跪磕头等等 。 全部考生中只有2%的人能考中秀才 , 称得上是凤毛麟角了 。
【爱历史】高考太难?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高考”有多卷吧
文章图片
考中秀才之后接下来要去考乡试 , 乡试是三年考一次 , 考点设在各省“贡院” , 又叫“考棚” , 一听这个“棚”字 , 你就知道考场的环境有多么的恶劣 。 考棚有成百上千个叫做“号舍”的小隔间组成 。 一开考 , 贡院的大门就锁死了 , 考生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边完成 , 整整忍受三天 。 乡试要是考中了就成为了举人 。 100个参加考试的秀才能考中举人的不超过4个 , 简直是难上加难 。
【爱历史】高考太难?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高考”有多卷吧
文章图片
乡试通过后 , 就是会试和殿试 , 考过会试的称为“贡士” , 贡士们可以参加一次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的殿试 , 殿试通过就可以成为进士了 。 进士总共只选300人 。 头一二三名 , 分别叫做状元 , 榜眼 , 探花 。 绝对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 考上了进士就可以做官 , 成为精英阶层 。
【爱历史】高考太难?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高考”有多卷吧
文章图片
科举考试竟然这么难 , 考中的好处又那么大 , 绝大多数读书人一辈子可能连个秀才都捞不到 , 只能年复一年忍受着科考的折磨 ,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这样描述参加乡试的秀才:
“秀才入闱,白足提篮,似丐 。 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 。 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 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 。 ”意思是说秀才进考场有7种相似:刚进考场光着脚提着篮子 , 好像是个要饭的;点名时被考官喝骂 , 好像个囚犯;回考棚时伸着头露着脚 , 好像晚秋的蜜蜂;离了考场 , 神情恍惚 , 好像天地都换了颜色 , 好像刚出笼的病鸟 。
【爱历史】高考太难?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高考”有多卷吧
文章图片
【爱历史】高考太难?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高考”有多卷吧】如此看来古时候的考生比今天的高考生辛苦得多 , 也要“卷"得多才能考取功名 。 看来 , 各位寒窗苦读的同学们要好好珍惜当下的教育条件 , 争取在人生最重要的这场考试中不给自己留遗憾哦!
【爱历史】高考太难?来看看中国古代的“高考”有多卷吧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