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 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歌代表人物 , 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地主家庭 , 他的一生经历了各种坎坷磨难 。 他两岁的时候 , 父亲病逝;12岁的时候 , 母亲病逝;20岁的时候 , 家里一贫如洗 。 正是这样的苦难、贫穷 , 成了他入世的最根本原因 。
陶渊明从20岁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 , 之后的20年里 , 他曾五次任官 , 五次辞官隐退 。 如此反反复复 , 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 , 看透和厌倦官场的他 , 决定从此不在出仕 , 毅然选择了辞官 , 回归田园生活 。
文章图片
他的一生 , 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诗歌著作 , 他的田园精神更是影响着无数后人 。
一、陶渊明隐世思想的产生
1.家庭环境熏陶
陶渊明出生时 , 家里条件并不好 , 但在他父亲之前 , 他的祖辈们都混得不错 ,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 , 当年是江东响当当的大人物 。 陶侃虽有钱有势 , 但不胡作非为 , 他的一生务实重干 , 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陶侃曾曰:“民生在勤……当惜分阴 , 岂可游逸?”而陶渊明不慕权贵、追求自然的思想正是源于祖辈们的熏陶感染 。
文章图片
2.时代社会环境影响
陶渊明生于东晋时期 , 其所处的时代 , 战乱频繁、社会矛盾尖锐、政权分裂 , 宦官当道 。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 出身寒门的才子几乎没有出头之日 。 官场的黑暗腐败 , 让陶渊明倍感失望 ,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他 , 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 。
二、陶渊明的隐居心态
1.归隐山居 , 回归自然的快乐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写道:“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 , 复得返自然 。 ”这首诗词是诗人在辞官归隐后所作 。 追溯历程为东晋安帝义熙元年 , 诗人到江西当县令 , 刚上任还未到三个月 , 诗人便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而辞去官位 , 自此与田园相伴终老 。
“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人生情怀 , 厌倦了官场的争名夺利 , 尔虞我诈 , 陶渊明也像很多文人雅士一样 , 选择了回归自然 。 带着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回到了乡下 , 陶渊明的心中多了一份喜悦、向往与自由 。
诗词中 , 诗人用简短形象的字词为我们描绘、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 淳朴、自然、宁和的农村 , 美丽、和谐的自然景象 , 让人不禁感慨、追悔、庆幸 。 当年误入“尘网”那么多年 , 现如今终于“复得返自然” , 别提有多开心 。 八九间草房茅舍 , 十余亩地 , 这是农人的傲人资本 。 扛起锄头开荒种地 , 在房前屋后栽果树 , 看着村庄飘扬的人间炊烟 , 听闻村子巷口传来的狗吠声、鸡叫声 , 人生再无冗繁琐事烦恼 。 在如此岁月静好的地方 , 守着一方净土 , 自由、快乐也!
文章图片
2.辛勤劳作的乐趣和满足感
在古代 , 农民地位不高 , 尤其是魏晋以来 , 更有“耻涉农商”的说法 。 陶渊明是一位不以农为耻的诗人 , 相反 , 他经常踏入田间 , 积极参加各种劳作活动 , 他认为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 可以说 , 他的思想远远超越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 。
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中 , 作者表达了自己第一次下田间劳作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 当然 , 田间劳作不单只是有乐趣 , 还有苦累 , 但总的来说 , 诗人认为 , 劳动是美的 。
在《桃花源诗并记》中 , 陶渊明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劳动给人带来的欢乐感 , 桃花源中的人们 , 不以劳作为苦 , 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 他们善于在劳作中寻找快乐 , 即一种“怡然自乐”的心态 。 诗人着墨于描写劳动人们的怡然自得 , 实际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劳作的热爱 。
3.生活的窘迫 , 孤独与焦虑相伴
说到陶渊明 , 人们给他的定义更多的是“自然、淡和、恬静” 。 陶渊明的诗词作品中 , 有很大一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和自然的 , 然而 , 认真品读这些诗词 , 你会发现 , 诗人其实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喜爱 ,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焦虑思考 。
在诗人眼中 , 农村是美好的 , 田园生活也是美好的 , 所以他总能自娱自乐 , 以此让自己能够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定感 。 但是 , 当生活陷入窘迫时 , 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 这时诗人心中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感渐渐消失 , 内心开始变得焦虑和不安 。
- 【爱历史】真实的韩国书中的中国历史地图:真的如网上流传的那么荒唐可笑吗。
- 【历史故事】《知否》:明明三个女儿都有错,为什么盛纮只罚如兰和明兰?
- 【历史故事】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接班人,土耳其在穆斯林世界里,占据了重要地位
- 【爱历史】陈情令:作为一代仙师的抱山散人,为何却要选择深山隐居呢?
- 【爱历史】三国演义中这四个人物和真实历史反差最大
- 【爱历史】她生来带着预言,8次许婚,没想到33岁才嫁出去,导致4个国家灭亡
- 【历史故事】真的要被《唐朝诡事录》的弹幕笑死了,全都是人才呀!
- 【历史故事】从东北偷到西北!韩国历史学家向楼兰文化下手:服饰源于古代韩服
- 【历史故事】标准来了!中国歼-20从四代晋级为五代,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 【爱历史】古代为啥只是征服朝鲜,却没有纳入中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