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历史上的“落头民”是如何出现的

三国时期除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和惊心动魄的大小战役外 , 还有一个较为另类却又引人入胜的看点 , 那就是各种乱神怪力的奇幻故事层出不穷 , 从正史野史到小说随笔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记载 。 比如在“盗墓题材”方面 , 董卓盗掘了汉武帝茂陵 , 曹操更是设置有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指挥的官方专业盗墓组织 , 孙权也盗掘了南方多个王陵 。 在修仙方面 , 左慈、于吉等人也是各领风骚 。 而诸葛亮、关羽等人 , 也在其死后“现身显灵” 。 至于公孙渊在辽东称王前发生的种种“灵异事件”(狗做人形、蒸死小儿、太岁现身等) , 则更是惊悚可怖 。 当然 , 这其中很多也只能当是传说去看了 。
而有这么一位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存在感的东吴将军的府上 , 却发生过一件更为诡异的怪事 , 其不仅流传至后世千年之久 , 还影响到了日本、泰国等周边国家的文化 。 这就是担任东吴前将军的朱桓 , 和他府上那位可以脑袋脱离身体飞行的“落头民”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落头民”是如何出现的
文章图片
上图_三国演义
可以身首分离的“落头民”
据堪称《聊斋志异》祖师爷的东晋《搜神记》记载 , 朱桓府上曾有一个婢女 , 一到夜晚的时候 , 头颅就会脱离身体飞出去 , 到了早上再飞回来 。 时间一长 , 自然是家中上下人皆尽知 。 朱桓尽管身经百战 , 但也视之不详 , 于是不敢再收留这个婢女 , 而是将其放走了 。 而这个可以身首分离的女子 , 就是“落头民” , 据说在早在秦朝时期就在南方地区被人发现了 。
也许是《搜神记》起了一个带头作用 , 后世对这个极具“流量”的异类形象乐此不彼 , 在多部古代著名的“鬼故事集”中 , 都对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添油加醋和包装扩写 。 在另一本知名的志怪随笔北宋《太平广记》中 , 则称之为“飞头獠” , 而在脑袋飞行之前还有“头飞一日前 , 颈有痕 , 匝项如红缕”这样的征兆 。 而这个头颅飞出之后 , 则是“乃于岸泥 , 寻蟹蚓之类食之”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落头民”是如何出现的
文章图片
上图_《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 。 为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
到了明朝 , 对这个族群的热度依然不减 , 并继续添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 明朝郎瑛所著笔记小说《七修类稿》中 , 记载元朝知名学者、担任过礼部郎中的陈孚出使安南(今越南北部)途中 , 曾见到当地有人可以头颅脱离身体飞行下海捕鱼 , 因而留下了“头飞似辘轳”的诗句 , 因此“落头民”又有了个新称号叫“辘轳首” 。
而曾跟随郑和下西洋 , 见多识广的费信在其所著《星槎胜览》中 , 也曾记载他在下西洋途中曾遇到过这种怪人 , 并记载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国人,有头飞者,乃妇人也 , 夜飞食人粪尖”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落头民”是如何出现的
文章图片
上图_《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则从正史的角度“肯定了落头民的存在”
如果说以上的记载都来源于主打惊悚题材的笔记小说不足为信的话 , 那么在堂堂正史中的记载就让人瞠目结舌了 。
在北宋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中 , 就明确写到唐朝时期在南方有一个“户四千余”名为“南平獠”的民族 , 并明确指出其居住范围“东距智州 , 南属渝州 , 西接南州 , 北临涪州” , 大概是今天的西南地区一带 。 这个民族中又存在一个特殊的族群 , 就是“飞头獠” , 并称其“头欲飞 , 周项有痕如缕 , 妻子共守之 。 及夜如病 , 头忽亡 , 比旦还” 。
这个介绍和《太平广记》的描述颇为类似 。 没想到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的一代宗师欧阳修 , 也能在正史里为这样怪异传说留下了如此详细的记载 。
【历史故事】历史上的“落头民”是如何出现的
文章图片
上图_南平獠文字
形象可怖 , 但危害性不强
不过形象虽然恐怖 , 但其实这类族群也并无太多的恶行 , 不过是飞出去捕食一些鱼蟹蚯蚓之类的小动物或者是秽物之类(和很多动物的习性类似) , 而对付它其实也很简单 , 根本不需要请什么法师道士 , 只要乘它头颅飞出去的时候 , 将其颈部盖住就可以(“又尝有覆以铜盘者 , 头不得进:遂死”) , 可见其道行也并不算高 。 总体而言 , 危害性并不太大 , 也无法对人类构成太大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