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元璋为何心中很不情愿地把首都定在了南京

在讨论大明朝首都放在哪里时 , 朱元璋最青睐的地方是凤阳老家 。 之后 , 长子朱标青睐长安 , 朱元璋便“父随子愿” 。 然而 , 天不遂人愿 , 朱标死了 , 朱元璋心中很不情愿地把首都定在了南京 。
在《皇明宝训》中 , 朱元璋甚至认为北京非中土——若就建业北平现成宫室 , 虽曰暂省民力 , 然皆地非中土 , 亦非长治久安之道 。
朱元璋早年严重歧视北方人 , 代表明初时期作为“首次由南方统一全国的划时代事件”发生后 , 南方对于北方有着严重歧视心理
为了表达在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时 , 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封他的恩德 , 石敬瑭在天福三年将幽云十六州——幽(北京市)、檀(北京密云)、顺(北京顺义)、儒(延庆)、蓟(天津蓟县)、瀛(河北河间)、莫(任丘)、涿(涿县)、新(涿鹿)、妫(怀来)、武(宣化)、蔚(山西灵丘)、云(大同)、应(应县)、寰(朔县)、朔(朔县)割给了辽国 。
由此 , 今京津冀、山西部分地区直到1368年才回归中原政权下 , 时间长达432年之久 。
不仅仅对包括北京在内的“幽云十六州” , 对于汉民族主体摇篮地区的陕西、河南等地区同样有着歧视心理 。
在《北伐檄文》中 , 朱元璋就显示了这种心理 , 他说“方今河、洛、关、陕 , 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 , 反就胡虏禽兽之名 , 以为美称 , 假元号以济私” 。
当时 , 南方的儒士为了扩大儒家思想对政权的话语权 , 将儒家思想作为彻底地不可动摇的“治国理念” , 协助朱元璋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前无古人的“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运动” , 也即“复古尊古运动” , 包括人的姓不能随意变、人的名儿不能取什么名儿、人喝酒的时候怎样敬酒、见面时怎样行礼等 。
地域歧视在我国很常见、很久远
随着对北方汉人对少数民族的部分认可 , 南方在从国家政权进行纠正的同时 , 一种对于北方人没有能够坚决地彻底地抵抗表达了不满 。
然而 , 从南宋的《事林广记》开始 , 面对北方的“拜见礼”也已经开始部分认可 , 同时 , 南方也是元朝统治下生活了八十多年 。 其实 , 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
对于这种“地域歧视”的心理 , 在中国历史上很常见 。 古代说这个地方为蛮、说那个地方为夷 , 湖南湖北两千多年前就被许多人称呼为“南蛮” , 同理 , 北方人管南方人也称过“南蛮”如此等等 , 案例很多 , 这些都是错误的 。
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人 , 无论东西南北中 , 因为地域、风俗、历史等环境产生的各种不平衡、各种差距 , 本来就该给予理解 。
【历史故事】朱元璋为何心中很不情愿地把首都定在了南京
文章图片
这些还是语言上的 , 更为严重的是要付出血的代价 。
公平永远是相对的!利益面前没有绝对理性 。 晚年朱元璋对这种现象有所警觉 , 以屠刀杀南方官弥补南北不平和
明初 , 对于北方人的歧视基础就在于 , 经“辽金元”大约400多年的发展 , 南方的文化水平已经强于北方 , 这是毋庸置疑地 。
辽金元本来是游牧文化 , 向农业文化转变都得有过程 , 在转变过程中 , 原有的农业文明的程度自然后退、停滞不前 。 因此 , 北方的“非儒家文化氛围比南方自然就重 。
因为 , 明朝实行“儒家治国” , 南方相对受游牧文化影响少 , 其文化程度自然就比北方高出许多许多 。 而且 , 北方的自然环境影响 , 北方人在这方面与南方人比确实不如 。 由此 , 南方人更加歧视北方人 。
【历史故事】朱元璋为何心中很不情愿地把首都定在了南京
文章图片
契丹人
朱元璋在“指导民众日常生活运动”中 , 实行了长达一二十年 , 当他觉察到“地域歧视”造成的危险时 , 已经是洪武末年了 。 在病亡前一年 , 也即洪武三十年(1397年)发生了“南北榜案” 。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 , 以刘三吾、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中的51名进士全部是南方人 。 北方举人联名上告 , 朱元璋命令曾录北方人 。
朱元璋一看上来的北方举人的许多试卷内都有许多“指导日常生活运动”中禁用的词汇 。 朱元璋便认为是刘、白等人故意拿不好的卷子给他看 。
【历史故事】朱元璋为何心中很不情愿地把首都定在了南京
文章图片
为此 , 朱元璋经过亲自面试 , 录取了61人 。 六月份的廷试中韩克忠、王恕、焦胜为三甲 , 由此 , 南北榜出现 。 在考官中 , 张信被凌迟 , 三位主考官发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