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明朝一商人,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4个月后大丰收,救了不少人

【爱历史】明朝一商人,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4个月后大丰收,救了不少人
文章图片
俗话说得好 , “民以食为天” , 粮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农业大国 , 历代人民都以农耕为生 。 但是因为封建时代农耕技术落后 , 农业基础薄弱 , 以及极端气候影响 , 哪怕农民勤勤恳恳劳作 , 仍然饥一段饱一顿 , 难以果腹 。
为了使百姓填饱肚子 , 明朝一名叫做陈振龙的商人 , 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带回了一根藤 , 之后的成就堪比如今的袁老 。
落榜失意 , 被迫从商
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朝看尽长安花 。 科举中第 , 意气风发是古代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 陈振龙也是如此 。 于是他头悬梁、锥刺股地勤恳读书 , 也曾幻想过自己通过科举实现人生理想的场景 。
【爱历史】明朝一商人,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4个月后大丰收,救了不少人
文章图片
但常常是事与愿违 , 陈振龙虽然从小用功读书 , 但是科举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 。 在中秀才之后 , 就再也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 。 无法科举做官的他也曾意志消沉 。
陷入了人生迷茫期的陈振龙苦苦思索自己未来的时候 , 福建省漫长的海岸线给了他新的想法 。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 它的富足与繁荣深深地影响着周边各个小国 , 而明朝的各式物品 , 也成为了外国人民争相购买的商品 。
【爱历史】明朝一商人,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4个月后大丰收,救了不少人
文章图片
陈振龙的许多同乡依靠海岸线 , 与周边国家做起了生意 ,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 于是心动的陈振龙也加入了商人的大部队 , 开始进行对外贸易 。 陈振龙从商后到达的地方叫做吕宋 , 也就是现今的菲律宾 。
吕宋地处马尼拉湾入口处的海峡 , 因岩石高峻、状如木杵而得名 。 而且当地盛产黄金、物产丰饶 , 这也使得当地贸易十分繁荣 。 在15、16世纪 , 中国东南沿海商户同吕宋交往相当频繁 , 并且开始有华侨留居吕宋 。
【爱历史】明朝一商人,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4个月后大丰收,救了不少人
文章图片
跟随商人团队来到吕宋之后 , 陈振龙的目光被大片大片的朱薯种植地所吸引 。 在明朝时的中国还未有过如此的农作物 。 这种农作物和拳头一样大小 , 外表是薄薄的棕红色的皮 , 耐得住贫瘠的土地、经得起干旱 , 并且产量又很高、做法也很多 , 生熟皆可食 。
心怀家乡 , 冒死运藤
当时的福建山多地少 , 土地贫瘠 , 这就导致我国常见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产量严重不足 , 始终无法填饱福建人民的肚子 。 同时福建的自然灾害比较多 , 所以许多百姓只能饿着肚子 , 心中不断祈祷来年能获得一个好收成 。
【爱历史】明朝一商人,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4个月后大丰收,救了不少人
文章图片
年年盼着好收成 , 年年都失望至极 , 福建的百姓们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希望与失望中过着艰难的日子 。
陈振龙虽然已经弃文从商 , 无法再在仕途中大展拳脚 , 但是多年的学习使得他依然心怀自己的家乡 , 关心家乡的百姓疾苦 。 他想让家乡的百姓 , 人人都填饱肚子 。
【爱历史】明朝一商人,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4个月后大丰收,救了不少人
文章图片
看到朱薯这样的农作物 , 陈正龙大喜过望 。 但是当时的吕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 而西班牙人将朱薯视为保护物种 , 不经允许不得外传 。 特别是当时的西班牙人明文规定:“中国人不能带走朱薯” 。
如此一来普通的渠道显然已经走不通了 , 所以陈振龙决定铤而走险 。 他们从当地人口中得知 , 种植朱薯非常简单 , 只需要将朱薯的藤蔓插入土壤 。 于是陈振龙以个人的名义私下买入了许多朱薯藤 , 想要带回国内 。
【爱历史】明朝一商人,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4个月后大丰收,救了不少人
文章图片
他们想了很多办法 , 比如将朱薯藤藏进随身行李当中 , 或者在船厢底与其他物品混杂在一起放置 。 可惜的是都在离开吕宋时 , 被检查的西班牙人搜刮而出 。 西班牙人得知了陈振龙的心思后 , 更加的警惕小心 , 并且勒令他们尽快离开吕宋 。
漫步在海边 , 陈振龙陷入沉思 。 到底怎么样才能把朱薯藤带回中国?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 , 他突然看到了船板上垂下的吸水绳 。 长长的吸水绳又粗又黑 , 就像是朱薯的藤蔓 。 想到这里陈振龙灵光乍现 , 可不可以将藤蔓绞入吸水绳中?
【爱历史】明朝一商人,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4个月后大丰收,救了不少人
文章图片
这样既可以迷惑西班牙人 , 躲过检查又能保护藤蔓不受损害 。 于是他紧急召集众人 , 从吸水绳中抽出一股 , 将他用重金购买的朱薯藤编入吸水绳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