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考不上科举的人才是人世间的大多数,那这些落榜的人有何出路呢?

古代社会不多元 , 不会有如今的众多出路 , 所以古人一贯认为读书做官才是最好最光鲜的路 。
如今的高考虽难 , 但还有迹可循 , 更不会有生命危险 , 而古代的科举考的全是申论题 , 你无法在书中找到答案 , 一定要穷览古今之书、出口成章才能作答 , 有时候甚至连老师都无法抓题 。 考试会考也不一定能得高分 , 要看批改的官员欣不欣赏你所写的言论 , 你写得再好 , 不被欣赏也就落榜了 。 甚至还有因一字一句地疏忽而被扣上“谋反”罪名的 , 谋反的罪名轻则人头落地 , 重则连诛九族 , 甚至你的老师都会受牵连一并处死!因为朝廷会怀疑是老师教你谋反的……
【历史故事】考不上科举的人才是人世间的大多数,那这些落榜的人有何出路呢?
文章图片
就算考上了 , 去做官 , 也是每天都提心吊胆 , 女人在后宫争宠就很恐怖了 , 男人在官场上争权也很恐怖 , 随时都会因皇上发怒、或被人陷害而判死刑、诛九族 , 或是受酷刑 , 这叫做“伴君如伴虎” 。 更夸张的是 , 有的人做到很高的官了 , 他们每天上班前都要先跟家人诀别 , 生怕今天上班会被皇上杀 , 下班回家了 , 才又跟家人欢喜相逢 。 例如武则天、朱元璋时代都有这种现象 。 真可谓提着脑袋在上班 。
那既然这样 ,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去考科举呢?因为——穷!因为——想要翻身!
民间这句俗语很好地概括了这一切:目不识丁的人 , 靠赌博来翻身;有知识的文人 , 靠考科举来翻身 。
又所谓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 。
所以 , 在古代科举考试也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另类的“赌博” 。
【历史故事】考不上科举的人才是人世间的大多数,那这些落榜的人有何出路呢?
文章图片
那些权贵子弟 , 是不会想去考科举的 , 自己家有钱、有势 , 有官爵等着继承 , 不必靠考试就能终身无忧;而寒门子弟 , 什么都没有 , 更有父母妻儿需要奉养 , 如何可以懈怠?
但科举考试比如今的高考可是激烈多了 , 录取的人数更少 , 这就代表着大多数的考生 , 只能面对无法翻身的事实 , 那这么多的落榜士子 , 在古代能有怎样的出路呢?
1.生员壅滞
【历史故事】考不上科举的人才是人世间的大多数,那这些落榜的人有何出路呢?】有相当多的人或因资质、或因自身家境的原因 , 考到了廪生就无法再进一步了 。 这些人进退两难 , 已经辛苦这么久了不甘心放弃 , 但确实又无法再前进 , 着实无奈;还有一部分也因此满足 , 因为廪生也算沾到官的一点边 , 就算无法再往前走 , 也拥有了一些地位与特权 , 所以累积了一大堆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生员 。
【历史故事】考不上科举的人才是人世间的大多数,那这些落榜的人有何出路呢?
文章图片
2.老少奔涌
而那些资质比较好 , 家境比较好的考生落榜后 , 会一考再考 , 这些人都认为自己的考试经验是个优势 , 下一次的通过率肯定比新人高 , 所以科举每年又增加更多的人考试 , 新旧考生混于一处 , 愈发激烈 , 考生一多 , 又进一步造成录取率降低 , 千军万马过独立桥已经不足以形容 , 老马少马一齐奔涌 , 蔚为壮观 。
【历史故事】考不上科举的人才是人世间的大多数,那这些落榜的人有何出路呢?
文章图片
3.塾师游走
那些无法继续考功名 , 或不想考了的 , 读了这么多书 , 满腹学问 , 自然也要谋体面一点的差事 , 于是有人就自己开私塾当老师 , 教小朋友读书 , 等小朋友长大去考科举 , 如果考上了 , 老师也会扬眉吐气 , 所谓“师凭生贵” , 有的皇上觉得好老师才能教出了状元学生 , 于是皇上就有可能请这老师入宫 , 担任太子的老师 , 那也是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
所以 , 每次科举过后 , 又会增加很多私塾老师 , 试着从另一条路翻身 。
【历史故事】考不上科举的人才是人世间的大多数,那这些落榜的人有何出路呢?
文章图片
4.幕宾塞衙
也有些人 , 考了个秀才就满足了 , 自己有一定的功名与影响力 , 于是到官府衙门去当幕僚 , 相当于现在政府机关里的“约聘人员” , 帮助主官办公 , 虽然不是正式官员 , 薪水一般 , 但至少养家糊口是可以的 。
如果大家有看过《包青天》 , 就对其中的公孙策有印象 , 公孙先生就是落第生员 , 去开封府当了包拯的幕僚 。 当然公孙先生是虚构人物 , 没有历史根据 , 我只是让大家容易了解幕僚是什么而已 。
所以 , 每次科举之后 , 官府的幕僚又会增加一些 。
【历史故事】考不上科举的人才是人世间的大多数,那这些落榜的人有何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