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幼儿园》:真实镜头下的孩子们,已经慢慢趋于“成人化”

文|齐姐育儿本文为原创文章 , 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对于一些人来说“童年”并不只是快乐 , 而是充斥着父母没完没了的吵架 , 是同学的拳头 , 是老师张口就来的打击 。
这些往往对于大人们来说渺小的、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 却是扎在孩子心里的一根根刺 , 如果没有及时“拔出” , 甚至会随着时间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一生 。
网上有句话可以概括为:幸福童年可以治愈人的一生 , 而悲剧的童年则需要一生来治愈 。
纪录片《幼儿园》:真实镜头下的孩子们,已经慢慢趋于“成人化”
文章图片
而在童年里除了家 ,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 尤其是幼儿园 。
最近有部纪录片《幼儿园》又火了 , 这是一部拍摄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九年的纪录片 。
和今年的疫情情况类似 , 那时也正经历着可怕的疫情---非典 。
而当年参与拍摄的孩子们也就是现在的九零后 , 大多数也都成为了父母 。 可与19年前一样 , 时间并没有改变太多东西 , 幼儿园门口常常能听到孩子们的哭声 , 他们和当年的父辈一样都“讨厌”去幼儿园 。
纪录片《幼儿园》:真实镜头下的孩子们,已经慢慢趋于“成人化”
文章图片
所以影片一开始写的就是“或许我们的孩子 , 就是我们自己” 。
与成人社会类似 , 幼儿园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 他们也有自己的秩序:“告密者”很容易被孤立 , 小姑娘会因为“告白者”的相貌而拒绝他 , 接受幼儿园的统一安排 , 吃着不喜欢的饭菜等等 。
其实仔细想想 , 这些和真正的社会生活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
有一些孩子接受了专门的采访 , 而他们说的一些童言无忌的话直叫人汗颜 。
纪录片《幼儿园》:真实镜头下的孩子们,已经慢慢趋于“成人化”
文章图片
比如导演问一个孩子:“警察是做什么的?”他回答:“收钱 , 收的还蛮多” , 导演听到都惊呆了 , 连忙继续问:“收钱是做什么?”孩子说:“给领导” 。
其实 , 从对话的开始就可以看出来导演是有意引导孩子说“警察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 , 但是完全被孩子接下来的“真实”打破了节奏 。
不得不说 , 这孩子的“早熟”确实让人乍舌 。 虽然在刚听到这番对话时会觉得这副小大人模样真可爱 , 可之后仔细想想这还是原本小孩子该有的模样吗?
纪录片《幼儿园》:真实镜头下的孩子们,已经慢慢趋于“成人化”
文章图片
不 , 这太过于“早熟” , 而深究其责任 , 家长应该要首当其冲 。
那么 , 家长应该怎么做 , 才能保护孩子纯真的天性?
1、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快乐的时光
孩子从出生开始好像就需要被迫接受家长的一系列的“安排” , 小小年纪就要去上早教班 , 之后去幼儿园、上学、考研、读博 。
纪录片《幼儿园》:真实镜头下的孩子们,已经慢慢趋于“成人化”
文章图片
哪怕仅仅只是在幼儿园阶段 , 就已经背负着“升学”压力 , 同时也背负着家长“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的期望 。
别说出门“野”了 , 就连适当的娱乐活动都是奢侈的 。
纪录片《幼儿园》:真实镜头下的孩子们,已经慢慢趋于“成人化”】而承受这一切的孩子 , 只能被迫成长 。
事实上 , 对于小孩子来说 , 快乐才是第一位的 , 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爱 , 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 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
纪录片《幼儿园》:真实镜头下的孩子们,已经慢慢趋于“成人化”
文章图片
2、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 而孩子则是父母的镜子 。
家长很多不经意间的举动、话语 , 可能都会被孩子“偷偷”学去 , 在某个场合“一鸣惊人” 。
因此 , 身为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 而夫妻间也尽量少发生激烈的争吵 , 制造出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 。
纪录片《幼儿园》:真实镜头下的孩子们,已经慢慢趋于“成人化”
文章图片
3、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去幼儿园是走进集体生活的必经之路 , 他们身心上都会有很多的不适应 , 家长需要时时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 , 必要时多多和老师进行沟通 , 以便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 。
现如今 ,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三岁左右就去幼儿园了 , 可有些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和别人相比稍弱一些 。
对此 , 家长不必过于焦虑 , 而是应该考虑让他们晚一点入学 , 让他们的身心都做好充足的准备 , 这样才能够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