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少年老成、心思缜密、坚韧不拔—明世宗嘉靖帝取得“大礼议”斗争的胜利过程( 三 )


杨慎等人见嘉靖帝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请求 , 又没有强行赶走左顺门外的同僚们 , 自认为皇帝是心虚、不敢过于压制 , 怕因此得罪全体文臣 , 于是更加放肆 , 在左顺门外继续哭闹 , 甚至用手大力拍打宫门 , 搞得左顺门外“声震阙庭” , 有如市井菜场一般 。
嘉靖帝得知文臣们在左顺门外吵闹喧哗、还拍打宫门的消息后 , 立即下令 , 命锦衣卫将为首的几个人——翰林学士丰熙、六科给事中张翀、御史余翱等一一逮捕 , 下诏狱审问(故意没有第一时间抓杨慎) 。 而杨慎见同僚被锦衣卫抓走 , 气愤恼怒不已 , 头昏脑涨之下不加思索 , 带着剩余的同僚们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呼喝奔走 , 边走边哭 , 大声抗辩 , 直言皇帝拘押直臣 , 压制言论 , 破坏宗法礼仪 。 当时皇宫内外呼喊、哭泣声此起彼伏 , 响彻宫廷 。
嘉靖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 当即再次派出锦衣卫力士 , 以“要挟君上、无人臣礼、大不敬”为由 , 将在左顺门外闹事的官员全部抓捕 , 其中四品以上的八十六人暂时停职待罪(秋后算账) , 五品以下的一百三十四人则直接下狱论罪 。 经过内阁授权三法司会审(内阁辅臣张璁、桂萼等都是嘉靖帝心腹) , 给这些不顾礼法、在皇宫外闹事的官员们做出了处罚判决——四品以上官员 , 停俸降职(日后都被贬斥、勒令致仕 , 就是滚回家吃老米饭去) , 五品以下官员先加以廷杖 , 然后革职、充军 。 在执行廷杖的过程中 , 一共有十六人受刑不过 , 当场被打死 。
【历史故事】少年老成、心思缜密、坚韧不拔—明世宗嘉靖帝取得“大礼议”斗争的胜利过程
文章图片
而“左顺门事件”的罪魁祸首杨慎 , 先是在下狱后于七月十五被廷杖一次 , 几乎当场被打死 , 不过“死而复苏”;十天后 , 深恨他的嘉靖帝亲自下旨 , 再“廷杖一次” , 明显 , 嘉靖帝这是要杀杨慎而后快 。 但最终嘉靖帝考虑到不要轻易得罪整个文官集团(杨慎是科举状元、在文臣中极具象征意义 , 又是致仕大学士杨廷和的长子) , 尤其要给杨廷和面子 , 所以二次廷杖后 , 嘉靖帝将打得半死的杨慎革职流放 , 充军云南永昌卫 , 永不叙用、遇赦不赦(杨慎日后被流放终身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 七十二岁的杨慎病逝于昆明) 。
在用雷霆手段彻底压制了出头挑事的文臣、并将话语权牢牢控制在手中之后 , 嘉靖帝当机立断、在接下来的冬至大祭礼中 , 给生父“恭穆献皇帝”去掉了尊号上前缀的“本生”二字 , 直接尊称为“皇考恭穆献皇帝” , 生母蒋氏则加尊号为“章圣慈仁皇太后”;刚刚薨逝的亲祖母邵太后追谥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 入葬茂陵(宪宗的陵寝) , 和祖父宪宗皇帝合葬 。 在宗法仪制上 , 嘉靖帝的生父、生母、亲祖母 , 都得到了正统皇帝、皇后的尊号和待遇 。
【历史故事】少年老成、心思缜密、坚韧不拔—明世宗嘉靖帝取得“大礼议”斗争的胜利过程】另外 , 对于称呼了三年“皇考”的伯父孝宗皇帝 , 嘉靖帝也正式在这一年改称其为“皇伯考” , 伯母张太后名义上“皇帝母后”的身份也改称为“皇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 。 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开始 , 历时三年的君臣“大礼议”争斗 , 终于在掌握了皇权、且心志坚毅、个性稳狠的嘉靖帝的雷霆手段打击之下 , 以皇帝大获全胜、文臣们一败涂地而告终(当然 , 在嘉靖帝的孙子明神宗万历帝那里 , 文臣们又找回了场子) 。
表面上 , 围绕着“皇帝尊崇生父”而展开的“大礼议”交锋 , 看似是宗法和礼仪制度之争 , 实则却是君权与臣权的激烈对抗、和对朝政控制权的争夺 。 而原本认为会轻松获得胜利的文臣们 , 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 , 才知道之前被他们所轻视、疏忽的年轻皇帝心思有多深邃、意志有多坚定、手段有多娴熟 , 败在他的手下 , 不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