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汉景帝削藩,其他诸侯均乖乖就范,为何到了吴王刘濞这里就反了?

公元前154年4月 , 汉景帝决定听从恩师晁错的建议 , 开始“削藩” , 随即吴王刘濞举兵谋反;最终 , 此事演变成影响了两汉历史发展的“七国之乱” 。
廷臣方议削吴 。 吴王恐削地无已 , 因发谋举事 。
提起这一段历史 , 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且如数家珍 。
青史君相信:对于在此期间所发生的种种是非对错 , 每位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比如 , 晁错死的冤不冤?再比如 , 周亚夫坚持不救梁王的举措到底对不对?等等等等 。
关于这些问题 , 我们以前讨论过 , 今天就不在此赘言了 。
今天 , 青史君想要和大家聊的是上文所引述的那句史料:廷臣方议削吴 。 吴王恐削地无已 , 因发谋举事 。
请大家注意那个“方”字 , 它的意思是“刚刚、刚开始” 。
那么 , 上面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汉廷刚刚开始讨论怎么削弱吴国 , 吴王刘濞就因害怕利益受损而谋反了 。
【爱历史】汉景帝削藩,其他诸侯均乖乖就范,为何到了吴王刘濞这里就反了?
文章图片
可能很多朋友还没有get到青史君的点;那么 , 我就再说明白点吧!
对于“削藩”一事到底会演变成怎样一种局面 , 其实 , 在晁错和汉景帝师徒的心里 , 也是没底的;所以 , 在向实力最强的诸侯吴王刘濞下手前 , 他们(景帝和晁错)先捡了几个“软柿子”捏——从公元前152年开始 , 赵王、胶西王、楚王等诸侯 , 就因各种罪名 , 被朝廷削去封地 。
及楚王戊来朝 , 错因言:“戊往年为薄太后服 , 私奸服舍 , 请诛之 。 ”诏赦 , 削东海郡 。 及前年 , 赵王有罪 , 削其常山郡;胶西王卬以卖爵事有奸 , 削其六县 。
很明显:赵、楚、胶西这几个诸侯王的利益都切切实实地受到了损害 , 但他们却没有谋反 。
其实 , 想来也可以理解:毕竟被朝廷削去几个郡县的诸侯王 , 依然是人上人 , 日子同样可以过得美滋滋 , 但是如果他们铤而走险去谋反 , 那么 , 大概率上是要家破人亡的 。 所以 , 大多数诸侯面对削藩一事 , 都选择了忍气吞声 。
可是 , 到了吴王刘濞这里就不一样了 , 朝廷刚刚开始商议怎么削弱他(还没实施) , 他就立即举事谋反了 。
那么 ,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 , 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
【爱历史】汉景帝削藩,其他诸侯均乖乖就范,为何到了吴王刘濞这里就反了?
文章图片
刘邦的预言
公元前196年 , 淮南王英布谋反 , 已经年老体衰的刘邦(不到一年之后 , 刘邦就驾崩了) , 本想着让太子刘盈代替自己率军出征 。
可是吕后等人觉得 , 已经身为太子的刘盈 , 就算打了胜仗 , 也是赏无可赏;但万一打了败仗 , 他的太子之位却必然会受到威胁——怎么算 , 这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 所以 , 死活不同意刘盈带兵出征 。
最终 , 没有办法的刘邦只好再次披甲上阵 。
都如此大的年纪了 , 还要坚持“996” , 刘老板内心的悲凉 , 我们可想而知 。
这时候 , 有一个刘姓子侄却自告奋勇 , 主动跟随刘邦平叛;他就是刘邦二哥之子 , 年仅二十的沛侯刘濞 。
吴王濞者 , 高帝兄刘仲之子也 。 高帝十一年秋 , 淮南王英布反·····高帝自将往诛之 。 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 , 有气力 , 以骑将从破布军······
【爱历史】汉景帝削藩,其他诸侯均乖乖就范,为何到了吴王刘濞这里就反了?
文章图片
虽然 , 英布的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 , 望着这偌大的东南之地 , 刘邦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吴楚之地 , 自古民风彪悍 , 如果没有一两个自家人在这镇守着 , 恐怕将来还要出乱子 。
可是我们都知道:刘邦半生征战 , 是没有生下几个儿子的 , 于是 , 那个自告奋勇的侄子刘濞被刘邦选中 , 册封为吴王 , 奉命镇守吴越之地 。
事情发展到这里 , 就变得有点“玄幻”起来——当册封仪式完成之后 , “越来越相信天命”的刘邦突然心血来潮 , 召来一位相士给刘濞看相;这一看不得了 , 那位相士说:刘濞的相貌是天生反骨 。
刘邦一听 , 心想:这不完犊子了?本来想着找一个自家人 , 可以看场子 , 谁知道却找了个砸场子的!
可是君无戏言!身为皇帝的刘邦又不能因为一句预言 , 就将自己刚刚册封的王爵给撸了(政治的严肃性) 。
于是 , 他摸着子侄刘濞的后背说道:相士说 , 五十年以后 , 东南之地会有人谋反作乱 , 那个人不会是你吧?!
刘邦停了一下 , 又说道:不论怎么说 , 这大汉天下都是我们刘家的 , 你在做任何决定前 , 可要考虑清楚 , 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