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东瀛志:为什么日本武士“爱”切腹?( 二 )


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 , 切腹现场极为惨烈:这些“赴死”的武士在切腹后 , 纷纷把自己的肠子掏了出来 , 一边掏一边往地下丢一边怒骂围观的法国士兵 。
尤其是队长箕浦猪之吉元章(殁年25岁) , 表现极为“生猛” 。 他写完了辞世句后 , 对着围观的法国官兵怒吼道:"你们听好了 , 今日并非为尔等夷人而死 , 而是为皇国而死 , 让尔等见识日本男儿的魂魄"!话音未落 , 他“持胁差刺入左腹 , 横着拉向右侧 , 再拔刀再行刺入 , 从上向下拉开一刀” , 割出了一个十字形的伤口 , 然后突然“猛的将手从伤口伸入腹中” , 拽出自己的肠子 , 朝着法国官兵的方向扔了过去 。
旁边的介错人大惊失色 , 深恐他惹下更大祸患 , 便“提前”挥刀向其颈上砍去 , 但“可能是过于紧张” , 未能斩断颈椎 。 箕浦大叫道:“没死 , 再来一下!” , 介错人连砍三刀 , 才将其头颅完全斩下 。 以绅士自居惯了的法国人 , 哪见识过这场面 , 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目瞪口呆 。
【爱历史】东瀛志:为什么日本武士“爱”切腹?
文章图片
舰长BergasseduPetit-Thouars
在第十一个人完成“切腹”后 , 被“恶心坏了”的法国舰长 , 叫停了这场血腥的仪式 。 切腹的这11人 , 被埋葬在了“切腹之地”妙国寺 。
【爱历史】东瀛志:为什么日本武士“爱”切腹?
文章图片
妙国寺
3)“变了味儿”的武士道
尽管武士阶层“勇气可嘉” , 但在锐意学习西方的明治政府看来 , 他们是“国家改革”最大的绊脚石 。 很快 , 政府颁布“征兵令”和“废刀令” , 并大幅削减他们的俸禄 。 本就心有不甘的武士们倍感屈辱 , 他们一茬接一茬地发动叛乱 , 但都被政府镇压 。 1877年2月 , 旧萨摩藩士族推举西乡隆盛为首领 , 发动西南战争 。
【爱历史】东瀛志:为什么日本武士“爱”切腹?
文章图片
西乡隆盛
9月 , 西乡隆盛在鹿儿岛城山以切腹形式自戕 , “倒幕派”势力彻底终结 ,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武士阶层 , 彻底退出了日本的历史舞台 。 伴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 , 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在日本列岛蔓延开来 。 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们摇身一变 , 纷纷以新“武士”自居 。
【爱历史】东瀛志:为什么日本武士“爱”切腹?
文章图片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军队
与“传统武士道”中讲究的“只效忠自己的主人”和思想不同 , 新“武士道”俨然就是“皇道的武士道” , 即“对天皇陛下尽忠”的最高体现 。
1941年1月 , 时任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所颁布的《战阵训》就有规定 , 帝国军人不受生擒被俘之辱 。 因此 , 关于日军成建制投降的记录少之又少 , “玉碎(全员战死)”在战争后期屡见不鲜、甚至还伴有民众集体自杀的现象 。
讽刺的是 , 颁布《战阵训》的东条英机却在审判之前怂了 , 在得知自己即将被逮捕并审判时 , 他朝胸口开了一枪 , 还打偏了 。
【爱历史】东瀛志:为什么日本武士“爱”切腹?
文章图片
自杀未遂的东条英机
东条的自杀未遂 , 引发社会舆论的极大不满 , 甚至有人质问他“为何不切腹” 。 东条的辩解颇为心虚:“虽然考虑过切腹……虽然知道切腹的方法······但怕万一切错了 , 还会被救活……”归根结底 , 还不是因为怕疼?
4)“切腹”的三岛由纪夫
到了上世纪60年代 , 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 ,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 平均寿命也越来越长 , “全民士气大振” 。
【爱历史】东瀛志:为什么日本武士“爱”切腹?
文章图片
东京奥运会 , 让日本“重拾自信”
与此同时 , “反战、反权威、反日美帝国联盟”的思想主张 , 在日本国内暗潮涌动 。 已经在文坛取得不俗成绩的三岛由纪夫 , 对日本“全盘西化”和主权受制于外国的现状充满了失望 , 在迷惘和思索中 , 被“切腹”这种“向死而生”的行动哲学“深深吸引” 。
三岛认为 , 切腹所代表的“自我决断”的死亡形式 , 正是疗治无生命力、空洞虚无、自私而世故的现代人精神疾患的一剂猛药 。 “走火入魔”的他 , 甚至组织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盾会” , 声称要“保存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保卫天皇” 。
【爱历史】东瀛志:为什么日本武士“爱”切腹?
文章图片
三岛由纪夫
1970年11月25日 , 在交付了长篇小说《丰饶之海》的最后一稿后 , 他带领4名盾会成员绑架了日本陆上自卫队的高级军官(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将师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