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备、关羽、张飞结成拜把兄弟,三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在涿郡的一片桃花林里 , 刘备、关羽、张飞结成拜把兄弟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 经久不衰 , 还被很多年轻人仿效 。
梁启超在文章中写道:“今我国民绿林豪杰 , 遍地皆是 , 日日有桃园之拜 。 ”
可是你有没有认真琢磨 , 为什么刘关张三人 , 能够一直团结友爱 , 创业蜀国的基业呢?
称兄道弟、吃饭喝酒 , 是外表的形式 , 其内涵是以下三件事 , 越早知道越好 。
【历史故事】刘备、关羽、张飞结成拜把兄弟,三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文章图片
01
“朋友百千 , 主事一人”:建立圈子 , 确定“主角”和“配角” , 强化分工协作 。
刘关张三人刚刚认识时 , 张飞组织了一个饭局 。
张飞是一个屠夫 , 人虽粗鲁 , 但是不差钱 。 因此 , 他做东 , 在合适不过了 , 但是他没有自称“老大” , 不以钱多论英雄 。 饭局上 , 只见张飞和关羽分两边坐 , 首席留给了卖草鞋的刘备 。
推举刘备做大哥 , 是有深意的 。 他是“汉室宗亲” , 并且见过汉献帝 , 按照族谱 , 刘备还是叔叔辈分 , 因此又戴上了“刘皇叔”的名号 。
在“三顾茅庐”时 , 张飞有些不乐意去 , 嫌弃诸葛亮太不识抬举了 。 关羽则说:“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 , 故避而不敢见 。 ”
在刘备的坚持下 , 关羽和张飞还是去了 。 从此 , 朋友圈里的主角 , 就稳如泰山了 。
作为家庭 , 如果没有一个家长 , 个个都认为自己有理 , 就会乱套;作为社交圈 , 如果谁都不服谁 , 就会走散 。
一群人 , 围着一个人转动 , 形成“为马首是瞻”的效果 。 接下来的事情 , 就好办了 。
小说里 , 丐帮帮主、寺庙主持;单位上 , 有总裁、总经理 , 说的都是“主次区分问题” 。
如果你要和朋友合作做生意 , 也要搞清楚 , 在关键问题上 , 谁拍板 , 谁负责抓落实 。 有指挥官 , 也有运动员 , 创业的格局就形成了 , 并且井井有条 。
【历史故事】刘备、关羽、张飞结成拜把兄弟,三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文章图片
02
“道不同 , 不相为谋”:求同存异 , 建立一致的目标 , 努力去实现 。
一群人围在一起吃喝 , 是暂时的 。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
聪明的人 , 会谈论“目标问题” , 让大家讨论一番 , 然后确定目标 。 刘备就是如此 , 他要“匡扶汉室” 。 三人结义时 , 说:“上报国家 , 下安黎庶 。 ”
为了帮助刘备做大事 , 张飞放弃了屠夫的生意 , 改行做将军;关羽也不甘落后 。
想要“劲往一处使” , 就要建立使劲的方向 。 如果只是喊一喊口号 , 却没有明确的目标 , 是会疲惫的 , 也毫无意义 。
比方说 , 你找朋友商量 , 一起做买卖 。 每个人都摩拳擦掌 , 但是做什么买卖呢?谁都不说 , 就等于在贩卖“心灵鸡汤” 。 你应该告诉大家 , 要做水果生意 , 主要是桃子和柑橘 , 市场主要集中在南方某几个地方 。
我们经常说:“要用事业留住人 。 ”其道理就是“目标远大 , 意义非凡” 。
在战火中 , 刘关张走散了 , 关羽保护刘备的妻子 , 委屈地在曹操手下做事 。
当关羽知道刘备的下落后 , 千里走单骑 , 再次相聚 。
在心理学上 , 有一个“目标效应” 。
哈佛大学做过一项调研 , 对一群年轻人进行跟踪 , 发现10%的人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
在25年之后 , 有长期目标的人 , 几乎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 , 哪怕白手起家 , 也不用担心;有短期目标的人 , 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 职业是医生、律师、工程师等 。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羽毛相同的鸟 , 自会聚在一起 。 ”
良好的社交关系 , 就是要打造相同的羽毛 。 简单来说 , 就是一起去得到某种明确的利益 , 而不是模糊的利益 。
有了长远的目标 , 走散的人 , 还是会聚集在一起 , 不要担心 。
【历史故事】刘备、关羽、张飞结成拜把兄弟,三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文章图片
03
“亲兄弟 , 明算账”:各取所需 , 合理分配名利 , 一起过富贵生活 。
当刘备一步一步走上皇位时 , 关羽和张飞的地位 , 也水涨船高 。
关羽是荆州的一把手 , 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 , 领司隶校尉 , 进封西乡侯 。
他们的关系 , 在下一代 , 也得到了延续 。 关羽的儿子关平、关兴等 , 都做了将军;张飞的儿子张苞是蜀国重要的将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