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文:刚子聊历史
◆原创作品 , 洗稿、抄袭必究
前言导语
【爱历史】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位比较出名的宰相 , 在太宗、真宗时期都曾被皇帝倚为栋梁 , 太宗赵光义曾以魏征为例赞誉寇准 。
真宗时期 , 在澶渊之战中 , 寇准更是力主主动北上抗辽 , 最终于澶渊城下与辽军议和 , 为大宋军民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 因此 , 他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 。
但就是这么一位颇有名望的宰相 , 在真宗朝晚期被一贬再贬 , 最后死在了雷州任上 。 更凄凉的是 , 寇准死后 , 家人想让他归葬故里 , 灵柩走到一半 , 竟然因为路费不够没法再走了 , 最后不得不就地草草下葬 , 终究还是没能实现落叶归根的夙愿 。
【爱历史】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文章图片
身为皇亲国戚 , 还曾几度拜相 , 寇准早年的生活是相当安逸的(关于寇准早年奢华生活前文已介绍 , 不再赘述) , 为什么最后落魄到如此境地呢?历史君认为有几点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究 。
秉性刚直 , 得罪了不少人 , 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寇准为人耿直的性子是众所周知的 , 常常因此得罪人 , 而他自己还不以为然 。 也正因为如此 , 宋太宗才拿魏征做比喻来形容寇准 , 真宗对他也有“凖刚忿如昔”的评价 。
刚正不阿本来是一个人的好品质 , 但是做的太过就容易得罪人 。 像魏征这样的直臣 , 曾经都让李世民气得暴跳如雷 , 恶狠狠的发誓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 寇准和魏征比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
真宗时期 , 寇准位极人臣 , 甚至能左右天子 , 朝臣们人人畏惧 , 不敢与之争锋 , 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 寇准不光是不给同僚们面子 , 有时候连皇帝也怕 。 《宋史》记载 , 太宗时期 , 有一次寇准又给太宗上谏言 , 所谓忠言逆耳 , 听不进去的太宗准备拂袖而去 , 哪想寇准大步上前 , 竟然抓住太宗的衣角 , 把太宗强拉回来 , 这让太宗很尴尬 。
【爱历史】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文章图片
换现在的话 , 难道皇帝不要面子呀?让臣下强按回龙椅 , 对于皇权至上的皇帝来说 , 怎么看都是栽面子的事 。
寇准这人还很好排场 , 有时候脑袋不转弯 , 净办些低情商的事 。
他早年在老家陕西做官的时候 , 有一次自己生日大摆筵席 , 场面之大甚至惊动了真宗皇帝 ,
真宗淡淡地说道“准尽效朕乎” 。 这里的“效”是说寇准事事学皇帝 , 意思就是排场太过头了 。
封建王朝 , 上下尊卑的等级礼制是非常严格的 , 排场不是说有钱就能瞎摆的 , 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排场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 而寇准一高兴为了过一次生日 , 竟然能惊动皇上 , 还真是个直肠子的人 。
本为国家 , 却不善于工计 , 落下胁迫天子的话柄
寇准虽然屡次犯言直谏 , 很不给皇帝面子 , 但他真正失宠 , 还得从澶渊之战说起 。
公元1004年 , 辽朝太后萧绰亲领大军南下 , 一路攻城拔寨进犯大宋 , 直逼澶州城下 。
朝中大臣多数主张迁都以避锋芒 , 身为南京人的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 , 出生四川的陈尧叟则主张迁都成都 。 两人以逃到哪避难吵得不可开交 , 正在这关键时刻 , 寇准力排众议 , 坚持真宗皇帝御驾亲征 , 并抛出主降派人人可杀的言论 。
【爱历史】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文章图片
但是澶州已经被辽军团团包围 , 形势十分危急 , 贸然前往有很大的风险 , 真宗皇帝养尊处优 , 自然是不想去也不敢去 。 但在以寇准为首的一帮主战派的坚持下 , 真宗皇帝咬着牙上阵 。
皇帝亲临一线战场 , 给了前方士兵很大的鼓舞;加上辽军南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 战线过长后方供给不足 , 已经是强弩之末 。
围在澶渊城下的辽军渐渐失去优势 , 战场形势开始有利于宋 。 此时辽军想给自己的战败找个台阶下 , 于是提出来与宋军议和 , 真宗皇帝本就害怕、不愿来战场 , 刚好辽军主动提出议和 , 就坡下驴答应了辽军的议和条件 , 史称澶渊之盟 。
澶渊之战中 , 寇准立有大功 , 因此战事刚结束 , 真宗皇帝便给他加官进爵 , 以示褒奖 。
然而寇准的恩宠日隆却让主降派不舒服了 , 之前主张南迁的王钦若便趁机挑拨 。
【爱历史】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