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他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低估,甚至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历史故事】他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低估,甚至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文章图片
公元184年 , 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 。
黄巾起义的硝烟席卷天下 , 各地流民四起 , 抢钱抢粮等治安事件愈演愈烈 。 豪强富户纷纷藏匿家中财富 , 囤积粮草待机而动 。
这时 , 东城县的一个年轻人 , 却一反常态将家中大量的粮食拿来赈济百姓 , 但战乱之下流离失所的难民实在太多 , 年轻人手中的粮食 , 不一会儿就分尽了 。
一些没分到粮食的难民 , 守在年轻人家门口 , 久久不愿离去 。 年轻人看着无数衣衫褴褛的饥民 , 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 他当即吩咐下人说:“将家中的土地卖了 , 换成粮食救灾民吧” 。
“哼 , 败家子” , 下人一边心里碎碎念 , 一边不情愿地按照主人的吩咐去办 , 顺便替主人做了个义务宣传 , 一下子让这位年轻人“不治家事”的名声传遍了十里八乡 。
谁料 , 这波宣传在吃瓜群众的助攻下 , 传到了时任巢长的周瑜耳中 。 当时周瑜正缺粮缺得厉害 , 岂能放过这样的大善人 。
【历史故事】他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低估,甚至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文章图片
周瑜
于是周瑜当即带了数百人 , 马不停蹄赶到年轻人家中 , 然后开门见山让年轻人资助一些粮食 。
年轻人倒也很够意思 , 他当即吩咐家丁点亮火把 , 然后带着周瑜一间房一间房看过去 。 周瑜发现这位年轻人家中有两个粮仓 , 每仓三千斛米 。
周瑜暗中盘算:“我应该借多少才好呢?他家中人口众多 , 还有照顾灾民 , 我便借个几斛米 , 足够兄弟们饱餐一顿便罢 , 也不知他是否答应” 。
【历史故事】他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低估,甚至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正自思量间 , 年轻人突然说:“公瑾 , 你我一见如故 , 若蒙不弃 , 我便将其中一仓粮送与你吧 , 你看可好?”
周瑜一听 , 大喜过望 。 他忍不住深深一揖道:“多谢子敬兄” 。
原来 , 这位年轻人就是日后东吴政坛上熠熠发光的鲁肃 。 不过此次借粮事件 , 经过《三国演义》的加工后 , 变成了周瑜大赞鲁肃说:“先生真是忠厚长者啊” 。
【历史故事】他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低估,甚至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文章图片
鲁肃
罗贯中可能没想到 , 他的一句神台词 , 就此固化了鲁肃的形象 。 其实鲁肃是公元172年出生的 , 借粮那会他才十二岁 , 根本就是未成年儿童啊 。
其实 , 像这样美丽的误会 , 罗贯中可没少干 。 那么 ,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 , 到底跟读者有多少“误会”呢?
榻上策
鲁肃的本事 , 要从建安五年的一篇小作文说起 。
这篇作文的神奇之处 , 在于它被史学家公认是东吴版的《隆中对》 , 但又比《隆中对》早了8年提出 。
提出这版《隆中对》的人 , 正是东吴的顶级战略家鲁肃 。 由于鲁肃当时正与孙权在榻上一边喝酒 , 一边谈论国事 , 所以这版《隆中对》的名字 , 叫做《榻上策》 。
在《榻上策》中 , 鲁肃以杰出军事家的眼光 , 敏锐地指出汉室复兴已经希望不大了 , 但是曹操一时半会却除不掉 。
小年轻孙权当时就急了 , 连忙问道:“那先生 , 寡人该咋整啊?”
鲁肃说:“鼎足江东 , 以观天下之衅 。 ”
【历史故事】他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低估,甚至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文章图片
孙权
主公啊 , 你就该先剿除黄祖 , 进伐刘表 , 尽力占领江东 , 再根据外界的变化伺机夺取天下 , 建立同汉高祖一样的功绩 。
孙权想了想 , 这会北方曹操和袁绍还在打仗呢 , 鲁肃怎么看出来北方的强敌就是曹操呢?
想到这里 , 孙权当即不置可否 , 礼貌地结束了《榻上策》的对答 。
但 , 很快 , 孙权就只想由衷地感慨一句:“先生真神人也” 。
孙刘盟
天下风云瞬息万变 , 北方的局势果然如鲁肃预料的那般 , 曹操战胜袁绍几乎统一了整个北方 , 而后挥师南下 , 给孙权送来一封特快专递 。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介绍 , 曹操送来的快递里有封信 , 信上写着:“近者奉辞伐罪 , 旄麾南指 , 刘琮束手 ,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纳尼?曹操带着八十万人 , 就为了来东吴打猎?饶是孙权从小射老虎练出一身胆量 , 也被这所谓的打猎惊出了一身冷汗 。
孙权默默地将书信拿给东吴朝臣看 , 群臣“莫不向震失色” 。 一时间东吴朝堂上 , 投降之声此起彼伏 , 似乎唯有投降 , 才是孙权最好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