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五斗米道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鹄鸣山中

五斗米教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五斗米道 。
东汉顺帝时 , 沛国丰人(江苏丰县)张道陵学道鹄鸣山中 , 创立了五斗米道 。 ““从受道者出五斗米” , 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 , 所以被称之为“五斗米道” 。
此时道教在东汉已经初具规模 , 并已经对东汉社会政治统治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 故政府称其为“贼” , 又因名为五斗米道 , 所以被称作“米贼” 。
张道陵经过数十年的游历 , 广泛地接触和借鉴了当时的各种宗教思想和修炼方术 , 再加上自己的思考 , 终于形成了一套道教观念和修炼方法 。 入蜀后 , 他闭门不出 , 一面刻苦修行 , 一面著述 。
传说在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正月 , 张道陵的至诚感动了太上老君 , 受到太上老君的赞扬 , 并正式任命他为天师 , 开始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宗教活动 , 开创了五斗米道 。
【历史故事】五斗米道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鹄鸣山中
文章图片
张道陵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演变 , 五斗米道成为了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派 。 张道陵去世后 , 将教主的位置传给了儿子张衡 , 关于张衡的记载 , 资料很少 , 似乎张衡虽然继承了五斗米道 , 但是贡献不大 , 而在张道陵之后对五斗米道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张修 。
张修 , 巴蜀人 , 五斗米道的一支 , 张衡死后 , 他利用身为巴蜀人的有利条件 , 活动于巴蜀汉中地区 , 发展自己的力量 , 在当时 , 一般把张角跟张修并列在同一个位置 。 “光和中 , 东方有张角 , 汉中有张修 , 骆矅教民缅匿法 , 角为太平道 , 修为五斗米道 。 ”
张修所形成的五斗米道道法与太平道基本相同 。 但五斗米道的组织管理比张道陵时期完善得多 。
在张修的五斗米道的道教组织中 , 已有了一套具体的教阶系统 , 除了信徒外 , 已经有神职人员和简单的教制 , 分管不同的教务 。 神职人员中有奸令、基酒、鬼吏 , 凡是入道时间长的人就叫奸令或祭酒 , 管理普通较重的道徒就叫鬼吏 。 祭酒主要职责是宣讲《老子五千文》 , 鬼吏的职责是行使符水治病的任务 。
张修在符水治病方面 , 是将病人的姓名和负罪的意思一式三份写成文书 , 祈祷于三官 , 也就是天、地、水三官 。 这实际上是原始巫术留下的 , 张修继承了此说 。 张修对五斗米道的发展和完善 , 使五斗米道有了很大的进步 , 为后来的张鲁在巴蜀政教合一的政权组织准备了条件 。
【历史故事】五斗米道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鹄鸣山中
文章图片
张角
对东汉末年摇摇欲坠统治发起第一击的是张角的太平道 , 紧接着汉中的张修也发动了起义 , 所不同的张角被灭 , 张修却保存了五斗米道在汉中的势力 , 而当时益州牧刘焉为实现割据一方、扩大自己实力的目的 , 不惜借助五斗米道的力量 , 而作为首领的张鲁和张修也想借助益州牧刘焉的力量发展自己 , 于是二者很快结合 。
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 , 张修为别部司马 。 张修在与张鲁攻取汉中的战斗中 , 反被张鲁所袭杀并兼并其图众和领地 , 这样 , 五斗米道就完成内部的统一 , 迎来了一个新发展时期 。
刘焉死后 , 刘璋成为了益州之主 。 由于刘璋生性软弱 , 张鲁不再听从刘璋调遣 , 刘璋恼怒 , 在幕僚的教唆下 , 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 , 张鲁与刘璋彻底撕破脸皮 。
于是张鲁在汉中地区实行一种割据的统治方式 , 这就是五斗米道的区域间统一 , 并树立起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 , 在汉中、巴蜀地区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统治 。
【历史故事】五斗米道在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鹄鸣山中
文章图片
张鲁
张鲁建立的政教合一的统治是五斗米道合法性的基础 。 张鲁以“师君”的身份行使“神授”的权力以统治民众 。 其组织形式 , 实质上是早期带有空想色彩乌托邦式的组织形式 。 比如生产资料全面所有 , 平均分配 , 人人都参与劳动 。
五斗米道从张道陵的创建 , 到张修的改进 , 再到张鲁的发展 , 到东汉末年已经取得了比较完善的规模 。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 在中国的宗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而五斗米道作为道教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体分支 , 也同样在宗教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
五斗米道在东汉时的影响也许没有唐朝那样深远 , 但作为本土民族意识形态的一种反应 , 同时也是当时历史现状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 , 五斗米道的影响也是有着深厚历史意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