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清代封爵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满清王朝近300年历史 , 仅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出现 , 他们分别是:是礼亲王(一度改封巽亲王、康亲王)代善、郑亲王(一度改封简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一度改封信郡王)多铎、肃亲王豪格(一度改封显亲王)、克勤郡王(一度改封衍禧郡王、平郡王)岳讬、承泽亲王(后改封庄亲王)硕塞、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和亲王奕劻 。
清代封爵方式主要有两种 , 一种因军功受封叫功封 , 一种以皇帝直系子孙受封叫恩封 。 其中前八位基本都是因军功封爵 , 后四位以恩封为主 。
清代的封爵制度
简单的说吧 , 清朝宗室爵位分十二等:一、亲王 , 二、郡王 , 三、贝勒 , 四、贝子 , 五、镇国公 , 六、辅国公 , 七、不入八分镇国公 , 八、不入八分辅国公 , 九、镇国将军 , 十、辅国将军 , 十一、奉国将军 , 十二、奉恩将军 。 而《大清会典》所列宗室爵位有十四等级 , 即亲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世子 , 郡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长子 , 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实行 。
这些爵位都是以降爵的方式的来继承 , 亲王降至镇国公 , 郡王降至辅国公 , 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 , 以此类推 , 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 , 以后均世袭罔替 , 不再递降 。 而铁帽子则意味着世袭罔替且不降爵继承 , 这的确是莫大的荣耀 。
【历史故事】清代封爵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文章图片
爱新觉罗·胤祥
十二位铁帽子王中 , 前八位以军功封王没啥可说的 , 中前期的胤祥属于拥立雍正皇帝有功而封王 , 这也说得过去 , 而中后期的这三位能够封王 , 则各有各的原因 。
恭亲王奕?——政变起家
爱新觉罗·奕?(1833年——1898年) , 清宣宗(道光帝)第六子 。 自幼聪明伶俐 , 长大后也是能力出众 。 不过在争储中输给了后来的咸丰帝奕詝 。 咸丰朝基本处于被打压的状态中 。
不过在后来的“辛酉政变”中 , 两宫太后联络奕?成功扳倒顾命八大臣夺取权柄 。 政变胜利后 , 必然要分享胜利果实 。 由于奕?的亲王是道光帝遗诏所封 , 所以两宫太后给他加封了“议政王”的名头 , 并赐予亲王世袭罔替的荣耀 。
不过这位铁帽子王后来过得并不舒服 , 不断被慈禧打压 , 三起三落 , 甚至一度还被剥夺了铁帽子 。 不过好在奕?还是获得了善终 。 无论怎样 , 奕?得到铁帽子勉强说得过去 。
醇亲王奕譞——皇帝亲爹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891年) , 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 。 奕譞从小就知道明哲保身 , 在政治上比较懦弱 , 尤其在专横跋扈的慈禧太后面前 , 他除了俯首听命 , 很少真知灼见 。 但正是因为这种性格 , 他反而混得比哥哥奕?要好 。
同治十三年(1874年) , 皇帝驾崩且无子 。 慈禧看重了懦弱的奕譞 , 并把他的儿子载湉扶上了皇位 , 这就是光绪帝 。
【历史故事】清代封爵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文章图片
爱新觉罗·奕譞
奕譞能够成为铁帽子 , 除了他是皇帝亲爹之外 , 还有两个原因十分重要 。 一是 , 奕譞从来不敢违逆慈禧的意愿 , 十分听话:二是 , 奕譞的上位也能够制衡不太听话的奕? 。
奕譞的这个铁帽子有点名不副实 。
亲王奕劻——马屁专家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1917年) , 这位王爷其实已经是远支皇族了 , 其祖父是乾隆帝之子永璘 , 其父是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 。 不过他运气不错 , 出生时被过继到了庆郡王绵慜一支 , 后来成了贝勒 。
奕劻的崛起同样得益于慈禧打压奕? 。 由于中法战争的失败 , 奕?被罢斥 。 奕劻因此接管总理衙门 , 并晋封为庆郡王 。 慈禧六十大寿时 , 因为马屁拍得好 , 又晋封为亲王 。
【历史故事】清代封爵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文章图片
爱新觉罗·奕劻
奕劻的真正受到重用却是因为“戊戌变法” 。 他在关键时刻帮了慈禧 , 并获得了铁帽子 , 并一路飞黄腾达 , 成了晚清最大的贪官!
纵观奕劻五十年为官生涯 , 能力不高 , 学问不行 , 但他总能在关键时刻让主子满意 , 能够看清时事 。 民国元年(1912年) , 奕劻是少有力主宣统帝退位的皇族成员 。
【历史故事】清代封爵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形式】其实从满清这最后三位铁帽子王的晋封就能看出一个王朝的衰败迹象 。 奕?可谓是英明神武 , 但无奈被慈禧玩弄于鼓掌之间 , 一个铁帽子换来了压抑的一生;奕譞唯唯诺诺 , 用儿子和顺从换来了一个铁帽子;奕劻无德无才 , 只因奴才当得有一套成了最后的铁帽子 。 这不就是一个落寞王朝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