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65万大军整装待发,为何粟裕此时却反对解放台湾,终成晚年遗憾

1949年 , 粟裕指挥领导华东第三野战军横渡长江 , 迅速攻破敌军反动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和经济重镇上海后 , 立即上报北京总部机关首长和毛主席 , 适时策划并组织起了攻打宝岛台湾的准备 。
至1950年春夏之际 , 粟裕命令第三野战军全员齐上阵 , 加上从东北四野调来的4个主力大军 , 我军65万大军集结东南沿海 。 谨记金门战役失利的惨痛教训 , 以及携带解放海南岛的胜利经验和大势 , 准备一鼓作气跨越琼州海峡直攻台湾 , 但为何台湾最后并没有被成功解放呢?
【历史故事】65万大军整装待发,为何粟裕此时却反对解放台湾,终成晚年遗憾
文章图片
粟裕
1949年底 , 蒋介石丧师失地被迫退守台湾 , 却并没有认清形势 , 反而将他麾下最后的30万主力大军派驻海南岛、台湾和舟山群岛 , 远程遏制已经在我军控制下的广东、福建和江浙等海岸线 , 随时找机会准备反攻 。
而对于蒋介石的这一安排 , 在解放战争中打惯了歼灭大战的粟裕非常高兴 , 因为敌军越是分兵把守 , 那对于我军各个击破就越容易 。
解放战争时期 , 蒋介石的机械化优势重兵团全部在江北被我军击溃 , 渡江战役后 , 在接连损失了南京、上海、福建和云川康等地方 , 敌军内部蜂拥起义者如过江之鲫 , 所以蒋介石派出军事布防宝岛台湾的力量并不强势 , 7个军14万人的兵力 , 基本上都被我军打伞了编制 , 成员组成十分混乱复杂 。
所以意识到台湾的薄弱防守问题后 , 粟裕最开始只紧急抽调了三野的8个军 , 合计20万余人的兵力 , 在胶东沿海、长江口和天目山等地开始了模拟沿海岸线登陆 , 解放宝岛的准备训练计划 。
【历史故事】65万大军整装待发,为何粟裕此时却反对解放台湾,终成晚年遗憾
文章图片
粟裕
但没想到蒋介石突然如梦初醒 , 察觉到了台湾的防守很薄弱 , 所以就仓皇联系隔海相望的日本 , 不惜花费重金招募到了2万日军和大量的日军教官 , 在台湾的台北成立“圆山军官训练团” 。
由蒋介石出任团长 , 孙立人出任副团长 , 并让儿子蒋经国在各地实施精兵简政和土地改革的运动 , 叫停派系党争 , 消解底层劳动人民的纠纷矛盾 , 很快敌军反动政府的战斗力就得到了很大增长 。
日军的战斗力很强 , 1个人能抵3名国军士兵 , 这一点在8年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得到了充分印证 , 所以为了保证一次性拿下台湾 , 粟裕就又重新对岛上之敌进行了更全面的评估 。
最终发现蒋介石已经从东南沿海城市抓起了大量的青年壮丁 , 源源不断地输往台湾 , 加之日军士兵的综合战力 , 台湾守军实际上已经超过了20万人 。
【历史故事】65万大军整装待发,为何粟裕此时却反对解放台湾,终成晚年遗憾
文章图片
蒋介石
1950年 , 韩先楚清晰捕捉到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 , 就紧急致电上级 , 在邓华的指挥下提前发起解放海南的战役战斗 , 56天全歼敌军3万余人 , 敌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仓皇撤退 , 但却顺利带走了海南的7万海空军主力 。
舟山群岛战役中 , 蒋介石考虑到海南岛已失 , 舟山孤岛无援 , 很难打胜 , 就将岛上12万大军全部撤走 , 从而使得驻防台湾的军队已经达到了40万人的规模 。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 粟裕不得不下达命令华东三野全员上阵 , 并从东北第四野战军调来4个军担任预备队 , 16个主力军规模达到了65万之众 , 全部陈兵于东南沿海 。
而为了配合粟裕尽快完成解放宝岛台湾 , 至1950年6月份 , 空军上将刘亚楼已经准备好了两个歼击机团、一个强击机团、一个轰炸机团 , 包括米格15、拉11歼击机、伊尔10强击机、图2轰炸机共80架战机随时待命 。
海军大将萧劲光则是准备出了舰艇92艘、舰炮309门 , 总共3.5万人的部队 , 随时准备执行跨海登陆作战的任务 。
同时华东军区还在粟裕的建议下 , 专门成立了一支空降兵部队 , 将解放宝岛台湾当成了国内第一要务 , 而且毛主席还专门特批从全国粮食中 , 划出60亿斤当军粮 , 并亲自前往苏联访问 , 贷款3亿美元 , 购得了大量先进的海军舰艇和空军战斗机 。
【历史故事】65万大军整装待发,为何粟裕此时却反对解放台湾,终成晚年遗憾
文章图片
粟裕
但遗憾的是 , 增兵容易 , 增船太难 , 粟裕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要确保解放台湾的战役顺利进行 , 那在五个小时内 , 必须有15万人完成跨海登陆 , 并需要足量的运送第二梯队的船只衔接增援 , 否则唯恐重演当初金门战役的苦果 。
所以对船只的需求量已经增持到了2282艘 , 但我军此时仅准备了1192艘 , 根本达不到50万大军跨海登陆作战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