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何优秀的明朝,臣下如此贤明,皇帝却一个比一个奇葩

明朝堪称中国历史上培养文人士大夫最出色的王朝 。 文人士大夫以儒学中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 面对皇权暴力时 , 宁死不改其志 。 纵观二十四史 , 死心效命朝廷的忠臣 , 明朝最多 , 可恰恰是这么优秀的王朝 , 臣下如此贤明 , 皇帝却一个比一个奇葩 , 明朝忠臣受到皇权暴力的伤害也最大 。
明神宗万历皇帝堪称中国历史帝王中最有耐性的人物 。 为了一个太子的人选 , 万历皇帝能和朝臣杠十五年之久 , 十五年不立太子 , 即所谓的“国本之争”事件 。
【历史故事】为何优秀的明朝,臣下如此贤明,皇帝却一个比一个奇葩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为何优秀的明朝,臣下如此贤明,皇帝却一个比一个奇葩】一、国本之争的由来
一国的继承人 , 太子的册立 , 非儿戏 。 册立太子不同于百姓家里的财产继承人 。 百姓家 , 老爷子喜欢哪个儿子 , 哪个儿子继承财产即可 。 但是放到国家层面就不行 , 古代家国一体 , 皇家的事就是天下的事 , 太子是未来储君 , 所以册立谁为太子 , 不是单单由皇帝说了算 , 而是要综合大臣们的考量 。
万历皇帝虽然早就册立了王皇后、刘昭妃 , 但二人均无产子 。 万历九年(1578)明神宗在生母李太后宫中宠幸了宫女王氏 , 王氏随即有孕 。 但是神宗嫌宫女王氏地位太低 , 不予承认 。 好在有皇帝起居注和皇帝所赐宫女之物为证 , 加之李太后盼孙心切 , 逼着神宗承认宠幸过王氏 , 神宗无奈之下只好封王氏为恭妃 。 王恭妃生神宗长子朱常洛 。
【历史故事】为何优秀的明朝,臣下如此贤明,皇帝却一个比一个奇葩
文章图片
当时万历皇帝最为宠幸的是郑贵妃 , 郑贵妃在王恭妃之后产子 , 即万历帝三子朱常洵(神宗次子早夭) 。 《明史》记载:“帝久不立太子 , 中外疑贵妃谋立己子 , 交章言其事 , 竄镝相踵 , 而言者不止”明确说明了争国本的起因 。 按规矩 , 太子应为皇后的嫡长子 , 皇后无子 , 应按长幼顺序继承 。 太子必须尽早确立 , 因为太子是一国之本 , 即“国本” , 关乎大明江山的传承 , 可神宗久久不立“国本” , 长子常洛的生母王恭妃的地位也久久不能提升 , 而神宗爱妃郑贵妃却即将升为次于皇后地位的皇贵妃 , 这让群臣怀疑神宗想要弃长立幼 。 于是群臣纷纷上书请求立长子常洛为太子 , 以固国本 。
【历史故事】为何优秀的明朝,臣下如此贤明,皇帝却一个比一个奇葩
文章图片
二、万历皇帝的态度
万历皇帝对立太子共经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坚决反对立长子朱常洛 。 以当时的大学士申时行为代表多次上奏 , 请求万历皇帝立长子为太子 , 神宗不予理睬 。 如果说神宗对大学士申时行相对客气 , 那么小官们就没那么幸运了 。 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等先后上疏 , 请求立长子为太子 , 这三人皆被神宗降职罚俸 。 神宗对大臣们请求立长子的奏折留中、不理睬 , 甚至采取了不上朝的对策 。
万历十八年二月 , 因万历皇帝的不予理睬 , 当时的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许国、王家屏上疏请求罢免自己 , 以给皇帝施加压力 。 内阁首辅、次辅、大学士四人竟要全部离职 , 这在当时轰动一时 。 至万历二十年正月 , 群臣因再次上疏立长子为太子 , 几天之内“帝一怒而斥谏官十一人 , 朝士莫不骇叹 。 ”斥为罢免的意思 。
【历史故事】为何优秀的明朝,臣下如此贤明,皇帝却一个比一个奇葩
文章图片
第二阶段:万历皇帝采取拖延战术 。 万历二十一年 , 神宗提出三王并封 , 同时封长子朱常洛 , 三子朱常洵 , 五子朱常浩为王 , 等将来皇后无子再议太子之位 。 三王并封 , 无疑取消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 这让朝臣哗然 , 群臣争先恐后上疏反对 , 万历皇帝被迫取消三王同封 。 万历二十四年 , 礼部官员上奏 , 长子常洛已到婚配年纪 , 但婚礼仪式采取什么礼节 , 希望皇上做主 。 因为礼部如采取藩王之礼 , 过于低疏;采取太子之礼 , 又未免僭越 , 只能指望皇帝的意见 , 也是考察皇帝的态度 。 万历对此心知肚明 , 所以以国库经费不足为名 , 要求婚礼延后 。
第三阶段:被迫承认常洛的太子地位 。 万历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 “九卿、科道、都督府等衙门各具疏诣文华门 , 恭进候旨 , 必得命乃敢退” , 朝廷百官集体“伏阕”“逼宫” , 这迫使万历皇帝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冬天立长子常洛为太子 , 但同时也册封了三子常洵为福王 。 次年二月 , 以太子之礼给常洛婚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