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的迷茫和焦虑,皆因为你没明白这些道理……

文/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双减”之下的迷茫和焦虑,皆因为你没明白这些道理……
文章图片
这几天 , 正值“双减”之后的第一个期末考试 。 一学期不考试 , 不排名 。 到了期末 , 家长们焦虑的心态好像更严重了 。 孩子在复习题海中云山雾绕 , 妈妈在焦虑不安中大吼大叫 , 爸爸得随时准备着迎接鸡飞狗跳 。
“双减”之下的迷茫和焦虑,皆因为你没明白这些道理……
文章图片
我试图缓解一下家长群里焦虑的气氛 , 引用蔡朝阳的话说 , “对12岁以下的儿童来说 , 最好的方式无非就是玩耍和阅读 。 通过阅读发现世界 , 通过玩耍认识自己 。 ”没想到 , 却引来不少家长的反对 。
有家长说 , “蔡朝阳可能不知道 , 写字不好看 , 背书不积极、听写写错字 , 数学题算错 , 这些都会一点一滴地影响打击到小孩自信心 。 ”
还有的家长拿出前阵子网上流行的段子说:“双减 , 既不减压 , 也不减负 。 一减不优秀的孩子 , 二减不重视教育的父母 。 ”
“双减”之下的迷茫和焦虑,皆因为你没明白这些道理……
文章图片
对于“双减” , 很多父母都表示不能理解 , 觉得是误人子弟 。 有没有试图换个角度想 , 你可能没有理解“双减”的真正用意呢?
在我看来 , 参透“双减”的用意 , 顺势而为 , 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
一、读懂教育的真谛 , 看透人生成败的关键 , 才能理解“双减”
长期致力于教育改革的朱永新教授说:“父母不应成为老师的助教 。 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务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 而不是让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充斥着公式化的作业 。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 ”
“双减”一再强调 , 学科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 。 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 塑造孩子的人格 。
这些年 , 我读过不少名人传记 , 也看过职场中形形色色优秀的人、平庸的人 , 再回看孩子们的成长 , 深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 就好比上面家长说 , 担心写字不好看 , 背书不积极、听写写错字 , 数学题算错 , 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 所以要紧盯孩子的学业 。 其实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方式 , 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
培养孩子的逆商 , 让孩子学会在犯错、困难甚至是挫折、困顿中成长 , 才是关键 。
哈佛大学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 , 那些在考试或者智商测试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 未来取得成就的概率并不高于表现普通的学生 。
现实生活中 , 的确有很多才华出众、智力超群的人 , 最后却碌碌无为 。 相反 , 一些看起来资质平平的人 , 却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 , 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这三个因素 。 在决定个人成功的因素上 , 智商只起到了20%的作用 。 在智商、情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 逆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双减”之下的迷茫和焦虑,皆因为你没明白这些道理……
文章图片
二、逆商培养——双减之下 , 我的教育破局之道
什么是逆商?
逆商这个词是上世纪90年代 , 美国白宫知名商业顾问保罗.斯托茨教授最先提出的概念 。 它指的是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 , 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的能力 。
很多人觉得 , 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大多比较安逸 , 衣食无忧 , 无灾无难 , 每天只管好好学习就行了 。 但其实 , 人的一生大多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 孩子也不例外 。
有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困或者父母事业受挫而担心受怕;有的孩子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 , 甚至父母离异而饱受困扰;有的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不融洽 , 甚至遭到校园欺凌;还有的孩子看起来衣食无忧 , 但其实父母因为忙碌或者过于强调学业 , 忽略了孩子很多情感上的需求 , 也会让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
当然 , 还有孩子普遍面临的巨大的学业压力 。
可以说 , 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 , 都需要孩子具备很好的逆商 , 有直面困难的勇气 , 正向积极的信念 。 这样才能够唤醒内心最强大的驱动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
一个人的进步与成长 , 最终是要靠内驱力推动的 。 而双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 , 减少父母对孩子成长的过度干预 。 用外力逼迫孩子学习 , 无法培养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 , 更不利于塑造孩子的独立人格 。 终究不是条康庄大道 。
所以 , 某种意义上 , 我把培养孩子的逆商视为“双减”之下教育的破局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