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妈妈:“别让孩子学琴棋书画了,不如教他做好一日三餐!”

48岁妈妈:“别让孩子学琴棋书画了,不如教他做好一日三餐!”
文章图片
48岁妈妈:“别让孩子学琴棋书画了,不如教他做好一日三餐!”】近些年不知为何 , 人们的攀比风日盛 , 就连育儿方面也是如此 , 孩子没多大 , 就被父母送去各种兴趣班、特长班 , 好像如果孩子没有一两个看起来“高大上”的才艺都不好意思带孩子出去见人 。
作为新时代孩子 , 出生就有超越以前任何时代的生活条件 , 父母们更是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 。
而课外教育的市场化 , 也让不少教育机构找到了立身之本 , 各种五花八门的诸如钢琴、舞蹈、围棋、等课外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 孩子们也随之有了更多的选择 。
据统计 , 这其中培养女孩儿音乐和绘画天赋是最受追捧的 , 很多4/5岁的小女孩就已经被送往相应的兴趣班进行培养 。
那结果如何呢?孩子有没有成为父母想要的舞蹈家、画家 , 或者说有没有充分利用自己从小就在学习的艺术技能混碗饭吃呢?
就目前看来 , 对于家境普通的大多数人 , 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不仅增加了育儿负担 , 更让孩子在理想与现实中苦苦挣扎 。
48岁妈妈:“别让孩子学琴棋书画了,不如教他做好一日三餐!”
文章图片
48岁妈妈:“别让孩子学什么琴棋书画了 , 不如教孩子做好一日三餐!”
作为农村出身的70后 , 张姐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 , 当年23岁的她嫁给了而现在的老公尤大哥 。
尤大哥是城市户口 , 父母都是在编人员 , 家庭条件算是不错了 , 张姐婚后的生活很滋润 , 为响应国家号召 , 她也只生了一个女儿萍萍 。
如同大多数家庭一样 , 活泼可爱的萍萍5岁时就被张姐送入各种兴趣班 , 文的有芭蕾、小提琴以及绘画 , 武的也有跆拳道 。
最后在老师的肯定和萍萍的“自我肯定”下 , 张姐选择了绘画一项进行深度培养 。
萍萍也很争气 , 虽说学校的主要课程有些薄弱 , 但绘画技能上还算可圈可点 。
高考前更是花了很多钱去做冲刺 , 好在萍萍还是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
大学期间 , 萍萍的绘画才艺也没落下 , 可是这个年代想要通过绘画艺术获得一定的物质收入 , 你深耕细作的作品可能还不如知名人士拿注射器写下的“射书” , 所以萍萍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
48岁妈妈:“别让孩子学琴棋书画了,不如教他做好一日三餐!”
文章图片
张姐也为萍萍的工作操碎了心 , 想方设法给女儿安排工作吧 , 女儿都以不感兴趣、只想继续自己的艺术事业而拒绝 。
女儿没有收入 , 日常生活中的开销以及自己“事业”上的开销都是由张姐在支持 , 有那么一年多 , 女儿为了开拓视野 , 跟两个朋友一起外出写生游历 。
由于不太会照顾自己的生活 , 162的萍萍当时体重只有86斤 , 看得张姐心里特别难过 。
萍萍的努力她是看在眼里的 , 萍萍的作品她看不太懂 , 但从别人的评价来看 , 应该是不错的 。
当她偶然看到一则新闻 , 说王诗龄一幅画就卖了12万 , 再拿女儿的画作去比较 , 张姐心里极其不是滋味 。
忽然间 , 她明白了 , 或许对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 , 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和家庭背景 , 想要在艺术上成名并且能用艺术养活自己可能是天方夜谭 。
相比来说 , 可能当初自己亲手教会孩子做饭 , 也不至于让女儿现在这么痛苦 , 这么瘦弱 。
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 张姐直接吐槽:“别让孩子学什么琴棋书画了 , 对咱普通老百姓来说 , 还不如教会孩子做好一日三餐!”
48岁妈妈:“别让孩子学琴棋书画了,不如教他做好一日三餐!”
文章图片
王诗龄绘画作品
想让孩子脚踏实地 , 父母得先看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其实现实中有萍萍这种类似境遇的不在少数 , 如同张姐这样的望女成凤的父母则是更多 , 奈何现实和理想的距离太过残酷 。
我们去仔细挖掘现在年青一代的流量明星或者艺术界的青年才俊们的身世很容易知晓一件事情:大多数年少有为的孩子 , 除了自身有过人的艺术天赋以外 , 决定其现在地位的却是那强大的家庭支撑 。
或许我们都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 孩子努力是一方面 , 背后的支持更是重要的因素 。
对于我们大部分家境普通的人来说 , 或许真如张姐所说 , 还不如教会孩子做一桌好菜、学会生活来的实在 。
孩子小的时候 , 我们刻意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本无可厚非 , 但如果报以功利的想法 , 带来的可能不仅是我们的失望 , 更有孩子将来的不能脚踏实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