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清朝皇帝出行有多麻烦?看看溥仪的行为就知道了

【爱历史】清朝皇帝出行有多麻烦?看看溥仪的行为就知道了】在古代 , 寻常人会选择经常出来走走 , 毕竟一日不劳作 , 一家人没饭吃 。 除非是大门槛的纨绔子弟 , 可以一辈子待在床上 , 有人服侍 。 但官员想要出门走走就比较麻烦 。
清朝一个七品县令出行也要一乘官轿 , 两排衙役 , 扛着虎头牌 , 鸣锣开道 , 招摇过市 。 而且官做得越大 , 出行的仪仗就越隆重 , 扰民也越厉害 。
【爱历史】清朝皇帝出行有多麻烦?看看溥仪的行为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
如果是皇帝出行 , 动静更大 。 废帝溥仪的活动范围仅仅限于皇宫之内 , 他的仪仗已经很吓人了:
“最前面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监 , 其作用犹如汽车喇叭 , 警告人们早早回避 。 他后面是两名总管太监 , 靠路两侧行进;再后面是行列的中心(皇帝或太后) 。 如果是坐轿 , 两边各有一名御前小太监扶轿随行;如果是步行 , 就由他们搀扶而行 。 在这后面 , 还有一名太监举着大罗伞 , 伞后几步是一群拿着各样物件和徒手的太监 。 在这些御前太监后面是御茶房太监 , 捧着各样点心茶食、热水壶、茶具等 , 更后面是御药房的太监 , 挑着担子 , 内装常备小药和救急药 。 在最后面是带大小便器的太监 。 ”需要注明的是 , 皇帝的马桶和夜壶 , 要好几个人抬着随行 , 以方便皇帝大小便 。
如果一个正在当国的皇帝要走出京城 , 这个动静称得上地动山摇了 , 随行的有禁卫军、仪仗队伍 , 清一色顶盔带甲的武士 , 一队队彩旗 , 一队队鼓号 , 刀枪剑戟 , 斧钺钩叉 , 一眼几乎看不到尽头 。 这不过是皇帝带的人 , 他所过之所、驻扎之地 , 地方官都得预备好了 , 再加上地方士绅 , 很早便停止一切事务 , 全副心思都在接迎圣上 。 百姓中如果是想看热闹的 , 倒是可以远远地看一眼 , 但干别的事就别想了 。
【爱历史】清朝皇帝出行有多麻烦?看看溥仪的行为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
清朝的皇帝每年例行北狩 , 即到热河避暑 。 北狩的路比较近 , 沿途人烟稀少 , 所以扰民程度还小 。 但两位所谓的圣主康熙、乾隆偏要南巡 , 这下麻烦大了 。 康熙还算低调 , 银子已经花得像流水一样 。 乾隆简直是刻意张扬 , 所到之处都要设行宫 , 护军营盘 , 大片的农田被占用 , 树木被砍伐 。 江南到处都是小桥流水 , 但是皇帝的龙舟来 , 桥就得拆掉 , 因为不拆过不去 。
此外 , 皇帝喜欢热闹 , 路过的地方都要“点景” , 张灯结彩 , 修牌楼 , 粉饰一新 。 临街商铺都要扎彩带、悬巨灯 , 大门上还要挂上颂圣的楹联 。 这些费用都是商家自己出 , 否则以后就别开张了 。 一些官绅人家还要装修自己的私家园林 , 方便接驾 , 但对他们来说 , 无非像《红楼梦》里所言 , 把皇帝的钱用在皇帝身上罢了 。 所以 , 皇帝走到哪里 , 哪里遭殃 , 唯独官绅比较高兴 , 因为接驾可以得到皇帝的额外赏赐 , 甚至给自家的园林添块皇帝手书的匾额 , 以后还可以用来吹牛 。 乾隆书法一般 , 诗写得更是一塌糊涂 , 却喜欢到处题咏 。 各地官绅也正好趁机拍马屁 , 弄幅皇帝的字 , 放在家里吓唬人 。
【爱历史】清朝皇帝出行有多麻烦?看看溥仪的行为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
这样地动山摇的出行 , 康熙六次 , 乾隆也六次 。 在史家眼里 , 康熙的六次祸害不大 , 但乾隆的六次简直就是祸国殃民 。 其实 , 他们两个不过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 , 只要出来 , 百姓就遭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