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什么千古一帝唐太宗在弑兄杀弟后,还要尽灭其子孙呢

【爱历史】为什么千古一帝唐太宗在弑兄杀弟后,还要尽灭其子孙呢】从中国历史来看 , 历朝历代 , 篡夺皇位的 , 基本上都是同家同姓的兄弟 , 很少有外人外姓能够篡位成功的 。 因为自西周以来 , 中国就确立了家天下和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 在这个原则下有嫡立嫡 , 无嫡立庶长 , 无嫡无庶 , 则选立与国君或皇帝血源最近的旁支成员继承王位或帝位 。
【爱历史】为什么千古一帝唐太宗在弑兄杀弟后,还要尽灭其子孙呢
文章图片
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的长期影响下 , 人们很容易接受同宗同姓者谋得至尊之位 。 因而对原来在位的君王来说 , 谁是对其王位或帝位的传承最容易造成威胁的人呢?自然是来自宗室的亲王们 。 这也是为什么千古一帝唐太宗在弑兄杀弟后 , 还要尽灭其子孙的根本原因 。
这里我们可以用一系列的历史人物来加以证明 。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
《春秋》之中 , 弑君三十六 , 亡国五十二 ,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 , 不可胜数 。
咱们稍微列举一下“弑君三十六”中的比较经典的内乱:
周天子家有王子颓之乱、王子带之乱等;
宋国有华督之乱 , 宋殇公被杀 , 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也在这次内乱中被杀;
鲁国有鲁隐公之死;
郑国有郑厉公和高渠弥之乱 , 郑昭公等人被杀 , 国家乱了几十年;
卫国有卫州吁弑杀卫桓公之乱;
齐国有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之乱 , 弑杀齐襄公;齐桓公之死 , 五公子混战;
晋国在晋献公死后出现了里克之乱 , 奚齐、卓子被杀 , 后来晋文公重耳回国得位 , 杀死侄子怀公;再有后来的晋灵公被赵盾堂弟(一说堂侄)赵穿弑杀;
楚国有楚武王熊通杀其兄熊旬之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有楚穆王商臣弑杀父亲楚成王;
……
从以上事例 , 可以看出 , 国君被篡位或被弑杀的危险 , 主要来自宗室内部 , 而非异姓大臣 。
【爱历史】为什么千古一帝唐太宗在弑兄杀弟后,还要尽灭其子孙呢
文章图片
后世进入帝国制时代 , 大多数的篡位或弑杀行为也主要都是来自皇室内部 。
例如晋朝晋惠帝终因八王之乱而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五胡十六国时期 , 石虎废石弘篡位自立;
五代十国时期李嗣源取代李存勖成为后唐明宗;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中宗刘弘熙(后改名刘晟)为了防止被兄弟篡位 , 几乎杀死所有的兄弟 。 947年 , 刘晟对幸存的兄弟展开了最大规模的杀戮和清洗 , 同一天里 , 竟然有八个兄弟同时被杀!
明代为了防止蕃王篡位 , 在明成祖之后 , 所有蕃王不能养军队 , 不得参与地方行政权 , 所以到了李自成打进北京时 , 没有一个蕃王有能力勤王 , 或抵御叛军的进攻 。
【爱历史】为什么千古一帝唐太宗在弑兄杀弟后,还要尽灭其子孙呢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 ,
在中国历史上 , 希望皇帝委任宗室成员为高官 , 来防止异姓篡位是多么不现实的想法 。 虽然有王莽篡汉 , 但是来自异姓大臣篡位的成功性是那么的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