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毛遂自荐”中的主人公毛遂,为何最终落得自刎的下场?

【历史故事】“毛遂自荐”中的主人公毛遂,为何最终落得自刎的下场?】提起赵国 , 一般会联想到其是战国中后期 , 实力仅次于秦国的二号国家 。 但鲜为人知的是 , 自赵襄子立国以来 , 至赵王迁被虏为止 , 赵国曾发生过九次震撼性的兵变 。
【历史故事】“毛遂自荐”中的主人公毛遂,为何最终落得自刎的下场?
文章图片
赵国世系表
原因嘛 , 一则赵国北面与多个北方游牧民族接壤 , 文化、经济交流频繁 , 同时还面临着强邻四环的局面 , 这样也养成了赵国雄健剽悍 , 尚武的习性 。 其次赵国始终未能在政治上进行彻底地改革 , 赵武灵王高祖赵烈侯时期 , 相国公仲连曾“选练举贤 , 任官使能”;到赵武灵王时期 , 一般认为其主导的“胡服骑射” , 更多是在军事领域的改革 。
如此 , 赵国宗室在赵国政治上 , 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远的如赵敬侯元年 , 即赵敬侯继位不久 , 其堂兄弟公子朝便起兵叛乱;失败后 , 又勾结魏国进攻邯郸 。 赵武灵王时期 , 被废的公子章又与田不礼 , 密谋刺杀赵惠文王 。
尽管两次的叛乱都未遂 , 但也表明了赵国宗室的力量强大 , 这一局面也延续到了赵孝成王赵丹时期 。 赵孝成王即位之初 , 是由母亲赵太后临朝听政 , 若放在现代 , 此时的赵丹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还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后果 , 需要母亲的保驾护航;具体政务的处理 , 自然要仰仗两位叔叔平原君赵胜和平阳君赵豹 。
【历史故事】“毛遂自荐”中的主人公毛遂,为何最终落得自刎的下场?
文章图片
其中平原君赵胜虽位列“战国四公子” , 但实则是“盛名之下 , 其实难副” 。 其不仅对于时局缺乏正确的预判 , 先是赵孝成王即位元年 , 公元前265年 , 燕国进攻赵国 , 平原君竟然建议赵丹将“济东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封邑市五十七”割让给齐国 , 换取田单领兵拒燕 , 直接打脸赵奢、廉颇这些名将 , 结果仅仅得到了中阳等三座小城 , 偷鸡不成蚀把米 。
或许出于弥补上述产生的“亏空” , 面对冯亭献上的上党郡十七城之时 , 平原君又力主赵丹接受 。 没想到的是 , 平原君只顾及眼前 , 没有想好后续怎么应对秦国 , 将赵国拖进了战争的漩涡 , 致使赵国在长平之战元气大伤 , 可谓是利令智昏 。
平原君赵胜为国家推荐人才方面 , 也是乏善可陈 , 可以说很缺乏“识人之明” 。 一个是赵国名将赵奢 , 虽说是平原君推荐的 , 却是被动“推荐”的 。 赵奢原为田吏 , 主要负责收田租 。 面对平原君赵胜家仆抗法拒缴时 , 赵奢坚持了严格执法 , 依律处决了这些家仆 , 也惹怒了平原君 , 赵胜准备将赵奢处斩 。 赵奢面对赵国的宗室不卑不亢 , 义正辞严地上了一“课” 。 平原君无地自容的同时 , 意识到自己的身份 , 马上待赵奢如上宾 , 不久后又将其推荐给赵王 。
【历史故事】“毛遂自荐”中的主人公毛遂,为何最终落得自刎的下场?
文章图片
赵奢
另外一个是毛遂 。 长平之战结束后 , 范雎为防止功劳旁落 , 便劝秦昭襄王接受赵国的“割地求和”;而后赵王却出尔反尔 , 惹怒了秦国 , 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59年 , 派出王陵伐赵 , 史称“邯郸之战” 。
此时的赵国元气大伤 , 平原君奉命出使楚国 , 需要选择20位门客 , 挑来挑去也只有19位 。 毛遂再也沉不住气了 , 举荐了自己 。 或许是门客众多 , 三年了 , 平原君竟然对毛遂没什么印象 , 由此推断其没什么才能 。 毛遂据理力争 , 顺着平原君的话 , 说我要是早在囊中 , 就会像锥子那样 , 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 。
由此可见 , 毛遂可能是个被动内向的人 , 三年时间里面 , 不太会主动创造显露才能的机会 。 在赵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外部压力之下 , 缺乏“识人之明”的平原君 , 被动“寻获” , 被动内向的毛遂 , 着实不容易 。 搭上前往楚国“末班车”的毛遂 , 眼见谈判不顺利 , 果断上前 , 在其大义凛然的义正辞严下 , 说服了楚王派兵援救 , 从而使得赵国 , 避免了灭顶之灾 。
【历史故事】“毛遂自荐”中的主人公毛遂,为何最终落得自刎的下场?
文章图片
毛遂自荐
眼见赵国元气大伤 , 弱小的燕国是耗子腰里别把枪——有了攻打赵国的心思 。 毛遂出使楚国的第二年 , 燕国派大将军栗腹领兵大举进攻赵国 。 可能在心中 , 对毛遂在楚国震慑楚王的那一幕仍记忆犹新 , 平原君对于赵国的名将们选择性无视 , 将毛遂看作是全能型人才 , 不仅是出使别国的外交人才 , 而且还能统兵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