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片:Dribbble|设计:AliceColombo
-导言-
仔仔昨天吃完饭 , 打车回家 , 一上车就接到老友发来的消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六仔仔提供
老友家里有三个孩子 , 一忙活起来忘了管 , 可一旦消停点 , 就又开始琢磨孩子了 。 这不 , 在老二的脖子上摸到了「小豆豆」 , 又开始跟仔仔「倾倒」焦虑之情 。
虽然这个问题已经「老调重弹」好几回了 , 但仔仔一路上嘴皮子也没闲着 , 把老道理又给她讲了一遍 , 老友这才安心地带着三个娃去睡觉了 。 其实 ,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 , 很多孩子的脖子、脑袋后面 , 或者耳朵下面 , 时不时都能摸出个「小疙瘩」 , 有时候变大 , 有时候变小 。
那么这些「小疙瘩」到底正不正常 , 要不要处理呢?今天仔仔请来老友六夕夕给大家叨叨几句:我们到底要怎么面对孩子脖子上的「小豆豆」?
1、「颈部肿块」是怎么来的?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不止一种 , 听我给你挨个说说:
(1)「委屈」的淋巴结炎
最常见的原因非淋巴结炎莫属 , 为什么好好的淋巴结说肿就肿了呢?
淋巴是我们身体中的「忠臣」 , 而且还是一群「团结的忠臣」 , 一个个淋巴结依靠淋巴管连接 , 加上胸腺、骨髓、脾脏、扁桃体这些淋巴器官「坐镇」 , 一起构成了淋巴系统 。
淋巴系统要承担免疫防御的重任 , 比如引流淋巴液 , 清除身体里的细菌、异物等 , 而淋巴结作为系统中的「一员」 , 总是在「第一战场」和「坏病原」战斗 , 所以它们不仅是「忠臣」 , 更是「功臣」 。
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时 , 宝宝会出现咽喉肿痛的症状 , 这就是「坏病原」入侵到咽喉部 , 与身体中的免疫细胞在颈部的淋巴结内进行「免疫战斗」的后果 。 这时 , 身体中多种免疫防御机制的「斗志」被激发 , 与淋巴共同抵挡有害病原的进攻 , 并最终把它们吞噬消灭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giphy.com
不过 , 「战斗」过程中 , 淋巴结很容易「受伤」 , 出现肿大、发炎的现象 。 所以 , 宝宝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很高 , 「委屈」的淋巴结也就从「功臣」瞬间变成造成「颈部肿块」的「头号嫌疑人」了 。 而且 ,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还可能造成淋巴结增生、纤维化 , 发生慢性淋巴结肿大 。
(2)「凶险」的肿瘤
说完了「最常见的」 , 再来说说「最危险」的 , 那就是肿瘤转移到颈部淋巴结 。
许多爸爸妈妈从未听说过儿童肿瘤 , 认为宝宝这么小 , 不可能得肿瘤;但六夕夕要说的是 , 白血病也是肿瘤性疾病的一种 , 即使发病没有那么普遍 , 也需要爸爸妈妈们警惕这个危险的信号 。
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许多恶性疾病都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的转移 , 恶性疾病十分凶险 , 越早发现、越早治疗 , 越有可能获得好的结果 。
(3)其他原因
另外 , 还有些原因也可能让脖子上长出「小豆豆」 , 比如之前提过的「斜颈」 , 再比如先天性发育异常的淋巴管瘤、囊肿、血管瘤等 。
2、如何应对无害的「颈部肿块」?
(1)「打败」淋巴结炎
对于最普遍的颈部淋巴结炎 , 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 。 得了淋巴结炎 , 一般会有轻微触痛 , 但活动度很好 , 摸起来软软的 , 像在摸耳垂一样 , 而且不会有持续快速的增长 。
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定期触摸宝宝脖子上的肿块 , 自己判断是不是淋巴结炎 。 当然 , 如果不放心 , 也可以到医院做颈部肿物的超声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只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 及时清除炎症 , 「肿块」就会慢慢消退 。 在很少见的情况下 , 淋巴结炎可能导致宝宝出现发烧、局部化脓、皮肤红肿热痛的严重情况 , 这就需要到儿科专科医院确诊 , 并进行抗炎治疗 。
(2)「对抗」先天性疾病
对于先天性疾病 , 如淋巴管瘤、甲状舌管囊肿、腮裂囊肿等 , 小儿外科医生一般会选择手术治疗 。 如果颈部的淋巴管瘤压迫气管 , 医生会先抽出瘤体内的液体来缓解压迫;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 , 还可能会根据情况选择囊腔内注射药物、热疗等局部治疗手段 。
比较特殊的是深层血管瘤 , 它属于婴儿血管瘤的一个类型 , 因为血管瘤有自然消退的特点 , 所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 外科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 比如等待自然消退、口服药物、激光、外用药物或手术切除等 。
- 为什么拍完《我不是药神》后,徐峥就表示再也不和王传君合作了
- 兰香子的食用方法
- 梨和什么一起煮治咳嗽
- 川菜十大名菜
- 嚼槟榔为什么上瘾?
- 终于来了!《骄阳伴我》官宣,主演阵容颜值高,颜控粉要追剧了
- 水果干的挑选法则,六佳四差挑选水果干
- 只要有爱就可以让我们不断的去努力
- 《我就是演员》第三季已经来到第二轮,哪位选手有机会夺冠?
- 天后王菲重磅献唱,《万里归途》主题曲《归途有风》上线酷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