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开拓工业题材创作的艺术经典

本文转自:红网
评论 开拓工业题材创作的艺术经典
文章图片
9月24日 , 《麓山之歌》主创团队重返中联重科拍摄地 。
□江德斌
评论 开拓工业题材创作的艺术经典】作为首部聚焦现代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电视剧 , 刚刚在央视一套首播收官的《麓山之歌》在全国工业阵线引起了强烈反响 , 收视率、市场占有率等在人民收视榜、CSM、酷云等众多榜单上多日蝉联首位 , 火爆出圈 。 央视、《工人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央媒重磅推介《麓山之歌》 ,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工业题材 , 现实主义 , 主旋律……这些都非热门元素 , 看似火不起来 , 却在主创团队的不懈努力下 , 将其融合为一体 。 凭借着认真的拍摄态度、高质量的制作水平、精湛的演技 , 激荡出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工业大剧 , 赢得了专业评价和市场口碑 , 获得了观众的认同与赞赏 , 知乎评分9.1分 , 豆瓣稳居7.8分 , 成为我国现代工业剧的典范之作 。
评论 开拓工业题材创作的艺术经典
文章图片
《麓山之歌》海报 。
这是一部以装备制造业为底色的行业大剧 。 《麓山之歌》从采风到拍摄均在湖南本土完成 , 是一部以湖南重工制造业为原型 , 有着鲜明湖湘特色和底蕴的作品 。 湖南广电拥有丰富的文艺娱乐制作经验 , 创作出了多部精品剧 , 有实力制作工业大剧 。 《麓山之歌》背靠强大的主创阵容 , 汇聚实力派演员、扎实考究的编剧 , 精心演绎真实的国企科技创新故事 , 还原湖南装备制造业从低谷走向高峰的艰难历程 , 让冷冰冰的工业题材温暖起来 , 开拓了工业题材创作的艺术境界 。
这是一部展示“大国重器”的重磅宣传片 。 我国设计生产的性能优异的工程机械 , 在各个施工建造领域大展拳脚 , 助力中国打下“基建狂魔”的口碑 , 并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金色名片” 。 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 , 湖南占据四席 , 以中联重科等为杰出代表的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负重前行 ,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争锋蜕变 , 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 更是创造了多个全球之最 。 《麓山之歌》真实地还原产业原貌 , 在车间实地取景拍摄 , 轰鸣的机器、火光四射的电焊、高耸入云的吊臂车群 , 让观众大开眼界 , 见证“大国重器”雄壮之美 。
评论 开拓工业题材创作的艺术经典
文章图片
主演焦俊艳现场展示挖掘机操作 。
这是一部唱响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励志剧 。 巨大的厂房和铁水、油炉 , 宛如万马奔腾的巨型机器 , 操劳的工人是许多工业剧中都曾呈现过的经典镜头 , 为大众塑造了对传统工业的旧有认知 。 随着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发展 , 现代工业已经步入高科技、智能化时代 , 无人车间、智能化机械设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全面渗透和应用 , 为现代工业插上腾飞翅膀 。 《麓山之歌》用镜头刻画现代工业场景 , 充满力量和动感的工业美学画面 , 呈现出重工智造之美 , 也为广大观众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广阔前景 , 看到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潜能 。
这是一部赞美“工匠精神”的时代大剧 。 工业不仅拥有大量机器设备 , 同时更是人才荟萃 。 发展现代工业需要培养大量技能型产业工人 , 吸纳科研、管理、营销等优秀人才 。 《麓山之歌》聚焦基层劳动者 , 讴歌新时代产业工人 , 高声赞美“工匠精神” 。 以金燕子、宋春霞为代表的工人形象 , 技艺高超、个性鲜明 , 让人印象深刻 , 他们正是全国2亿技能劳动者、5800万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 。 《麓山之歌》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方向 , 树立起新的产业工人标杆 , 让大众认识到优秀技能人才的无限前途 , 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智能制造领域 , 做新时代的产业工人 , 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