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长歌行》中阿诗勒隼费劲打下朔州,为何却掳李长歌回草原?

在《长歌行》中 , 阿诗勒部打下朔州并不容易 , 先是熊师的土喀设率军强攻朔州 , 被公孙恒和李长歌击败 。 而后阿诗勒隼率领鹰师围困朔州 , 迫使公孙恒自杀 , 李长歌无奈率朔州军队投降 。 不过 , 打下朔州的阿诗勒隼并没有在朔州停留太长时间 , 而是率部回到草原上 。 公孙恒的旧部绪风也说 , 阿诗勒部走了之后 , 朝廷会派人收拾残局 。
【历史故事】在《长歌行》中阿诗勒隼费劲打下朔州,为何却掳李长歌回草原?
文章图片
阿诗勒隼和公孙恒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 阿诗勒隼为什么不占据朔州呢?阿诗勒部的原型是历史上的突厥 , 是个游牧民族 , 了解游牧民族的习性 , 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 。 其原因有几点:
1.游牧民族南下就是为了掳掠财物 。
在我国历史上 , 游牧民族居住于广袤的草原之上 , 却居无定所 , 以发展畜牧业或打猎维持生活 。 但这种谋生的方式并不具有稳定性 , 且风险极高 , 远不如中原地区的农耕作业 。 草原发生天灾或其他变故 , 导致游牧民族无以为继之时 , 他们都会选择南下进行掳掠 , 抢劫财物 , 却不会占据城池 。
【历史故事】在《长歌行》中阿诗勒隼费劲打下朔州,为何却掳李长歌回草原?
文章图片
阿诗勒隼占据朔州
在历史上 , 突厥颉利可汗就曾趁大唐内乱之际 , 率二十万骑兵兵临长安 。 唐太宗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的便桥上签订了和平协议 , 然后颉利可汗退兵 , 史称渭水之盟 。 几天之后 , 颉利可汗向大唐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 史料对大唐是否给突厥送钱一事隐晦不提 , 但想来颉利可汗不可能大老远率20万大军给大唐献马献羊的吧?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视为耻辱 , 显然大唐肯定付了更大的代价 , 李世民肯定是以大量财物满足了颉利可汗的要求 。 长安唾手可得 , 颉利可汗却为了财物撤军 , 并非他志短 , 而是图财就是他本来的目的 。
【历史故事】在《长歌行》中阿诗勒隼费劲打下朔州,为何却掳李长歌回草原?
文章图片
李长歌
【历史故事】在《长歌行》中阿诗勒隼费劲打下朔州,为何却掳李长歌回草原?】2.占据城池的风险太高 。
草原可以养马 , 却缺乏金属资源 , 游牧民族也没有足够的冶炼技术 。 所以 , 突厥可以组建强大的骑兵 , 其攻击力和机动性高 , 擅长野战 , 却没有先进的兵器或攻防设备 , 短于驻城防守 。
唐军有强大的军队和先进军器 , 能攻能守 。 游牧民族能攻占城池 , 一般是以强大的兵力为后盾 , 趁唐军无力支援之时 , 利用骑兵的机动力 , 进行突袭 。 然而 , 游牧民族一旦占据城池 , 唐军再派大军攻打 , 游牧民族就等于一个活靶 , 以己之短对唐军之长 , 必定会吃败仗 。
【历史故事】在《长歌行》中阿诗勒隼费劲打下朔州,为何却掳李长歌回草原?
文章图片
押送奴隶
3.朔州对大唐来讲是个军事要塞 , 对游牧民族却没有实际意义 。
朔州地处现今的山西一带 , 是大唐和游牧民族的边界地区 , 为防范游牧民族南下侵扰 , 在城池的修建时就充分考虑到其军事作用 。 所以 , 游牧民族从北部攻击朔州 , 朔州易守难攻 。 如果游牧民族占据朔州后 , 大唐从南面攻击朔州 , 朔州就变得易攻难守 。
所以 , 在我国历史上 , 草原的游牧民族侵扰中原边境是普遍存在的 , 但很少会占据城池 。 大多数时候都是把城里的财物、青壮人口掳掠回草原 , 老幼则会被杀死 。 为了让中原朝廷受到更大的损失 , 游牧民族还会放火烧城 。
【历史故事】在《长歌行》中阿诗勒隼费劲打下朔州,为何却掳李长歌回草原?
文章图片
李长歌当奴隶
在《长歌行》中 , 阿诗勒隼打下朔州之后 , 把财物和人口掳走 。 如果是熊师打下朔州 , 土喀设肯定还会在朔州大开杀戒 , 但阿诗勒隼却答应了公孙恒 , 保全朔州百姓的性命 , 这是主角善良的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