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一个孩子的经历 , 本质上就源自于父母从小的家庭教育和氛围、言传身教 , 若是父母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去有意培养孩子、引导孩子 , 那么孩子很难去切身体会到学业的重要性以及父母的不易 。
要想改变孩子的想法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 我们就需要重建孩子的心理认知 。
如何重建呢?
当然需要先改变父母自己 , 其次才能改变孩子 。
一个孩子不爱学习 , 不会体会父母都不易 , 那大概率都是父母“呵护”得太好了 , 家庭给了孩子心灵的港湾 , 也给了孩子任性的港湾 , 孩子会想当然地认为学习不是我的事 , 我讨厌学习 , 觉得学习没劲、太枯燥了 。
学习当然是有枯燥乏味的地方 , 但也正因为孩子不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 才觉得学和不学 , 本身也没什么区别 。
父母要做的 , 就是从心理层面给予孩子引导和重塑认知 。
这就需要分步骤进行 。
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文章图片
这里有一个前提是 , 如果父母要想一个读小学的孩子去体会学业的重要性和父母的不易 , 那当然是天方夜谭 ,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认知还未发育完全 , 因此还没什么理解的概念 , 也谈不上感同身受 。
如果孩子是小学阶段 , 此时的父母只需要言传身教 , 自己爱学习 , 也主动让孩子帮忙分担家务 , 久而久之 , 孩子自然能够懂得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父母的不容易 。
比较难改变的 , 其实是初中和高中的孩子 ,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 , 个人认知开始觉醒 , 有些许反叛和自己的思想 , 比较不容易被改变 。
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 ,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沟通 。
常见的父母和孩子的沟通 , 往往都是无效的沟通 , 父母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 孩子也站在父母的对立面 , 经常一场沟通下来 , 都是父母在说 , 孩子在听 , 这种沟通方式 , 孩子听是听进去了 , 但有没有作用呢?
可想而知 , 作用不大 。
要想彻底改变孩子以往的认知 , 就要打碎然后重建 , 这个过程中需要离不开父母的监督和正向的反馈 。
先和孩子沟通 , 要诀就四个字“感同身受” , 先尝试去理解孩子 , 获得孩子的认可 , 这场谈话才能够做到有效的沟通 。
在和孩子谈话的过程中 , 父母尽量不要用言语去刺激孩子 , 哪怕孩子的观点不对 , 也不要反驳 , 先等孩子说完 , 再进一步引导 。
例如 , 当我们问孩子 , 为什么不喜欢读书的时候 , 孩子多半会回答不想学习 , 学不进去 , 当我们继续追问为什么学不进去的时候 , 孩子自己可能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
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引导孩子 , 帮助孩子回答这个问题 , 例如是不是电子产品让你分心了 , 漫画小说让你分心了 , 这一步是要让孩子意识到是什么东西阻碍了孩子的学习 。
最后父母还需要让孩子回答 , 读书到底重要不重要 。
这个问题 , 对一个上初中的孩子来说 , 他大概率是知道读书是重要的 , 但具体又不知道读书到底有多重要 。
读书是很重要 , 但不够那么重要 , 至少不能重要到我先读书再玩手机 , 在孩子的眼里 , 一定都是先玩手机 , 再写作业 , 这是孩子认为的重要度排名 。
这个时候 , 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说一些自己过往的经验 , 以及当下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
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文章图片
例如 , 今年毕业生上千万 , 好的工作岗位竞争的人更多 , 就更看重一个人的大学如何 , 以及目前的毕业生平均薪资等数据 , 这些问题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谈一谈 。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还小 , 不应该给孩子灌输太大的压力 , 但压力是什么?压力可以是让孩子彻底垮掉的东西 , 但适当的压力也可以成为孩子的动力 。
太多的压力当然不好 , 适当的压力则是必要的 。
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 , 适当地让他接受到社会的一些客观现实情况 , 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
除此之外 ,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管理家庭开支 , 以便让孩子深刻理解 , 学习跟自己的生活品质甚至是幸福源泉都息息相关 。
父母可以先告诉孩子 , 假设孩子以后没有考上大学 , 找了一个普通的工作 , 一个月收入三千元 , 父母就可以给孩子三千元 , 让孩子负责家里每个月的所有开销 , 水电、菜、米、肉等等 , 让孩子自己感受金钱的作用和货币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