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探析宋太祖时期:先南后北的一统政策,为何会变成“守内虚外”?( 二 )


因此宋朝能委以大任的武将不多 , 再加上面对的是契丹蛮族 , 在武力上宋朝朝廷绝对是不占优势的 。
比如说在《山堂考索》中就有记载“太祖别库曰封桩库 , 每岁国用之余皆入焉……夷虏 , 俟蓄满五百万缗 , 以赎山后诸郡 , 宝训 。 ”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宋太祖收复幽云十六州所采取的方式确实是“和平赎买”居上 。
而且通过这段史料的记载也可以得出 , 宋太祖想要统一天下的愿望以及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真实性 。
【历史故事】探析宋太祖时期:先南后北的一统政策,为何会变成“守内虚外”?
文章图片
对比著名大诗人陆游也有过著文“先取蜀、南粤、江南、吴越、太原、最后取幽州 , 则兵已弊于四方 , 而幽州之功卒不成 。 故虽得诸国 , 而中国之势终弱 。 ”
从陆游的记述中也能看出 , 宋太祖是将收复幽云十六州作为最后一步实施 。
2、宋太宗时期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转变
宋太祖有收复幽云十六州实现统一大业的愿望 , 这个大愿也一直延续到了接下来历朝历代的宋朝皇帝身上 , 宋太宗就是继宋太祖之后又一位想要实现统一大业的宋朝皇帝 。
宋太宗继位之后 。 在公元979年平复了北汉 , 实现了大一统的初步计划 , 紧接着就是向幽云十六州进发 。
结果却是屡战屡败 , 但是正是宋太宗的屡战屡败恰恰说明了宋太宗对于宋太祖遗愿的继承 。
【历史故事】探析宋太祖时期:先南后北的一统政策,为何会变成“守内虚外”?
文章图片
此后的历代宋朝皇帝也都如此 , 比如说史料记载“神宗常愤契丹倔强 , 慨然有恢复幽燕之志 , 聚金帛内帑 。 ”
还有宋徽宗也有“海上之盟”一事来企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 史料记载“盖自太祖积藏之金帛 , 以为复幽、蓟之谋 。 此其志至子孙不忘也 。 ”
只是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目标始终没有完成 , 从上述所记载的“子孙不忘也”也能看出 , 如果宋太祖制定的收复计划完美地实现了 。
那也就不会存在“子孙不忘也” , 不忘恰恰正是宋朝没能实现大一统 , 其边防建设由“大一统”转变成了“守内虚外”的证明 。
【历史故事】探析宋太祖时期:先南后北的一统政策,为何会变成“守内虚外”?
文章图片
三、宋太宗时期国策由“统一大业”转变为“守内虚外”
宋太祖在宋朝成立初期设定的是“文治”与“武力”并存的大一统模式 , 而宋太宗确实也沿袭了宋太宗的国策 , 只不过在实施的过程中宋太宗太过激进 , 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影响 。
宋太宗急于求成的表现非常明显 , 以“高粱河一战”为例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 当初宋朝大军以势不可当的气势完成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 。
尤其是打破北汉以后 , 宋太宗就对收复幽云十六州十分渴望 , 于是就出兵幽州 , 打算乘胜追击 。
可是正是宋太宗这个“乘胜追击”的心理导致了宋太宗与宋朝军队离心 , 失去了统一江山的大好时机 。
【历史故事】探析宋太祖时期:先南后北的一统政策,为何会变成“守内虚外”?
文章图片
原本打败北汉以后按照当时的情景来看 , 宋朝军队更需要的是及时地休整 , 以恢复军事实力 。
可是宋太宗非但没有给军队足够的时间休整 , 更是在对敌人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出兵 , 结果宋军大败 , 失去了战略高地的优势 。
而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在宋太宗时期也化为了泡影 , 宋太宗经过这次惨败以后也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念头 。
既然放弃了统一江山的念头 , 宋太宗就在国家的内部治理方面下了功夫 , 根据宋太宗给自己后世的告诫中可以看出宋太宗对这次讨伐的总结:
“外忧不过边事 , 皆可预防 , 唯奸邪无状 , 若为内患 , 深可惧也 。 帝王用心 , 常须谨此 。 ”
【历史故事】探析宋太祖时期:先南后北的一统政策,为何会变成“守内虚外”?
文章图片
从中可以看出宋太宗已经将自己的重心转移到了处理内患之上 , 而“守内虚外”的国家政策也就此开始萌生 。
四、宋真宗之后宋朝的“守内虚外”国策的发展
宋太宗自从开始“守内虚外”之后 , 就一直关注边防的建设 , 期望能够达到和平安定的外交环境 , 可是此时的契丹辽国却屡次地在边境进行骚乱 , 直至宋真宗继位时依然没有停止 。
为此宋真宗就与契丹缔结了条约规定双方保持边缘城池的原貌 , 不再互相侵犯 , 也不再修筑军事部署 。
致力于维持和平稳定的边缘关系 , 以此来达到巩固“守内虚外”的政策 。
由此可见宋朝初期的目标是大一统 , 并且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方针 , 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偏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