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重读《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后才发现,自己正是孔乙己( 四 )


实际上 , 孔乙己在今天真的消失了吗?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对于这篇文章又有了不同的认识 , 无数人都是通过上学时候的课文里了解孔乙己的 。
那个时候的学生们 , 还没有走入社会 , 仍然是青春年少的时候 。 甚至大家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没有足够的了解 , 很多人或许只是以嘲讽的态度来看待这个故事 。
【历史故事】重读《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后才发现,自己正是孔乙己
文章图片
随着走出校园 , 步入社会之后 , 嘲笑孔乙己的人似乎慢慢变少了 , 同情孔乙己的人似乎慢慢变多了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 , 很多人逐渐从孔乙己的身上 , 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 , 要好好读书 , 以后才能有出息 。 于是 , 无数的家庭从孩子一早便开始了疯狂内卷 , 卷的规模甚至涉及到了诸多方面 。 从小卷到大 , 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 , 不知自己或者自愿 , 或者被强迫读了多少的书籍 , 掌握了多少的知识 。
然后 , 大家发现自己比孔乙己要好一些的是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 , 因为无论你考什么样的分数 , 社会上都有学校能接纳你 。
可问题是 , 随着人们步入社会 , 我们发现读书与知识更多的还是与权力财富挂钩 。 父母天天叮嘱的好好学习 , 为了提高成绩所作的一切努力 , 更多只是让你以后能有一份好工作 。 社会上人们对于高分学生的推崇 , 更多还是看中他们高分背后那不错的工作或者更加光彩的身份 。
【历史故事】重读《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后才发现,自己正是孔乙己
文章图片
这本来并没有什么错 , 毕竟孔乙己可能根本就不是为了爱与理想才选择科举的 , 绝大多数像他这样的读书人 , 一开始就是奔着那背后的实际利益去的 。
问题就在于 , 一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 如今更加宽松的招生制度 , 越来越多的学校 , 确实能吸纳各种不同分数的学子们 。 然而这样一来 , 日益庞大的学生群体 , 又很难被现存的产业岗位吸纳接受 。 在父母年轻的那个时代 , 大学生是非常稀缺的 。
如今 , 学生这个群体似乎成了一个特别的群体 , 内卷等一系列的名词用在了这些人的身上 。 无数的人从学生时代就卷 , 到了毕业之后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卷 。
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现实 , 那就是许多人毕业之后 , 并没有选择自己的人生 。 这些年 ,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考试 , 卷学历以及一切能卷的东西 。 考研、考公、考教师等都成为了学生们毕业之后的热门选项 , 甚至还诞生了一个庞大的蹲考族 。
【历史故事】重读《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后才发现,自己正是孔乙己
文章图片
许多年轻人并不愿意去工作 , 有不少人只是选择了继续在家里待着 , 或者以蹲考等各种名义逃避现实 。 于是 ,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 , 类似直播等各种新形式的产业开始受到许多人的推崇 , 灵活就业等方式同样成了年轻人热门的选项 。
这些真的是他们原本的初衷吗?
相信很多人最开始学习的时候 , 往往都会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 哪怕长大之后 , 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 , 依旧会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 。
真正一开始就奔着蹲考这些选择去的 , 恐怕是少之又少 。
那么 , 他们与孔乙己之间本质的区别在哪里呢?
孔乙己作为科举制度下的失败者 , 是因为他没能将自己的知识兑换成等价的回报与利益 , 而我们所取得的学位与学历 , 又是否真的在社会中获得了等价的回报呢?
【历史故事】重读《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后才发现,自己正是孔乙己】如果真的是这样 , 或许年轻人就不会越来越多选择躺平放弃了 。 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愿意去工作 , 更多只是不愿意去接受那些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的工作 。
【历史故事】重读《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后才发现,自己正是孔乙己
文章图片
对于他们来说 , 与当初的孔乙己一样 , 他们可以放下一切去选择最基本的方式谋生 , 但他们之前努力所取得的一切 , 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他们在社会中 , 又真的能与其他群体融入到一起吗?
显然 ,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心里都有数 , 孔乙己这类的悲剧并没有真的结束 , 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存在下去 。
个人的意志在时代的潮流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 许多事情是无法靠着个人的努力而改变的 , 然而问题并不会因此就消失 。 孔乙己之类的悲剧 , 是应该值得社会深思 , 如何该有效安置这个群体 , 如何该避免这种割裂继续下去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